指挥部的大门打开,张弛手里端着一把狙击枪大跨步的走了进去。
在看到达尔朗后,张弛就把狙击枪交给了身边的警卫,走上前去说道:“将军,我们总算是见面了,很抱歉我不得不以这种方式敲开你的门!”
“你是张弛?那个打败隆美尔的中国少将?”达尔朗有些不敢相信,因为面前这个中国将军是这么的年轻,而且刚才还端着一把狙击枪,这说明他直接参与了战斗。
就算是在战争年代,能够或是勇于直接参战的将军都不多见。
“是的!”张弛点了点头。
“精彩的一仗,少将!”达尔朗说:“你赢了!”
“将军”张弛正要说话,就被达尔朗打断了。
“首先!”达尔朗说:“我想知道,你代表的是美国还是英国?”
“不!”张弛回答:“我只代表我们自己,我们是中国人!”
“中国?!”
“是的!”
“好吧,总比那些英国蠢驴要好!”达尔朗说:“你们想要达到什么目的?”
达尔朗如此憎恨英国是有原因的,事实上,不仅是达尔朗,这时代的法国人里只怕没几个不恨英国,他们对英国愤怒甚至超过了占领他们国土的德国人。
原因是德国在突破法国的马奇诺防线迫使法国投降后,英国因为担心法国海军的军舰最终会为德国所用,居然下令“夺取、控制乃至消灭法国舰队”。
“夺取和控制”,就是想尽办法俘虏借助英国港口停靠的法国军舰在此之前英法是盟友,法国许多军舰都停靠在英国或是英属殖民地的港口里,这些法国军舰很快就接到英国方面的通知,要么投降要么就被摧毁。
甚至英国还不宣而战突然袭击,比如停泊在英国朴次茅斯和普利茅斯军港的法国军舰,就在没有任何预警的情况下被俘。
“消灭”,指的就是歼灭所有不服从英国指挥而又无法俘虏的法国军舰。
比如米尔斯克比尔大海战中,英军海军空军同时对法海军发起进攻,法海军包括3艘战列舰在内的一大批舰艇被毁,1297名法国水兵被打死,341人受伤。
英国人将这个计划称为“弩炮计划”,计划整整实施了十一天,在这十一天里,法国所有在本土以外舰队绝大部份都被英国强行控制或是摧毁。
应该说,这一事件是英国方面大错特错了。
丘吉尔是本着“国与国之间只讲利益”这个外交政策出发,于是想当然的就以为法国投降了,那么法国舰队有朝一日就会成为德国的傀儡与英国海军作战,他不能冒这个险,于是就选择先下手为强。
但歷史事实却证明丘吉尔这个担心是多余的,当德国撕毁德法《停战协定》占领全法国企图缴获法国残存的本土舰队的时候,法国海军做了一个让世界震惊的举动,他们炸毁了自己所有的舰船。
再退一步来说,丘吉尔当时是不想将决定权掌握在敌人手里,尽管这个敌人是曾经的盟友法国。但他也没有必要把这件事做得这么简单、粗暴,一副唯恐法国人马上就会将调转炮口对准英国似的吃相如此难看。
事实上,法国在海外的舰队原本就不打算回国投降的,他们需要的只是“尊严”,也就是英国人能与他们谈判、商量,或者以这些海军为基础支持起一个流亡政府与德国人继续作战。
比如美国人就是这么做的,法属西印度群岛就与美国达成了协议自愿解除武装。
丘吉尔却没有给法国人这个机会。
更令法国人无法接受的是,打败他们的德国人尚且允许法国人保留自己的海军,而不久前还并肩做战的盟友英国人却要对法国人不留情面的赶尽杀绝。
这一事件可以说激起了公愤,成为英、法歷史上一道永远也无法抹平的伤痕。
它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有许多法国百姓支持维希政府与德国人站在一边与英国作战。
所以,就算从“国家之间只讲利益”这个角度来说,丘吉尔的这个所谓的“弩炮计划”也是失败的,他实际上只是看到了短期的利益却没有考虑长远利益。
这也是为什么达尔朗会说:“我早就知道英国人是愚蠢的,但我一直认为美国人要比英国人聪明一点”
如果张弛刚才的回答是代表英国人的话,达尔朗可能根本就不会与张弛继续说下去。
“知道吗?”张弛没有回答达尔朗的话,他一向不喜欢按别人的套路出牌,就算面前的是名盛一时的法国海军上将也不例外。
张弛走到窗前拉开窗帘,对着下方几具血淋淋的尸体说道:“将军,你一直把‘愚蠢’挂在嘴边,却没想过这些人恰恰是因为你的愚蠢和固执而死的。”
“是吗?”达尔朗不由笑了起来:“我可不这么认为!”
“你觉得不是吗?”张弛反问道:“那么,我想听听你继续抵抗的理由!就因为你们不想与英国人合作吗?”
“不!”达尔朗回答:“你似乎忘了,德国人的枪口还对准法国!”
达尔朗这话没说明白,但张弛却听明白了。
简单的说,就是法属阿尔及利亚如果投降了盟军,那么德国就会撕毁《停战协定》占领法国全境。
歷史也的确是这样发展的。
但是
“将军!”张弛问着达尔朗:“我只问你一个问题,你认为这场战争谁能胜出,是德国还是盟国?”
达尔朗想了想,就回答道:“当然是盟国!”
这个问题其实根本就不用考虑,苏德战场的失败使德军元气大伤,再加上美国这个工业大国的加入结果其实已经没有悬念了,问题只是德国能撑多久而已。
“既然是这样!”张弛继续说道:“我倒想知道,你有什么办法让德国临死前不扣动扳机?也就是说,在德国枪口下的法国怎么才能幸免?”
闻言达尔朗不由愣住了,这个问题他还真没想过。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