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窗前沉思不语,这时,韩上前禀报道:陛下,可否容臣一言。
韩相国请说。张焕在沉思中被惊醒,连忙又坐回了位子。
陛下可是想灭葛逻禄,可担心吐火罗的大食军北上韩微微一笑道。
张焕见他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便笑了笑道:有什么好的想法就赶紧说出来,不要再给朕猜哑谜了。
臣不敢,臣今天早上在鸿胪寺听到一个消息。吐蕃使臣在三天前已经抵达凤翔,臣估计今天或明天他们就能抵达长安。
你的意思是张焕忽然明白了韩的意思,与吐蕃结盟,让吐蕃出兵牵制住大食吐火罗军的北上。这确实是一个大胆的想法,事实上吐蕃这已经是第三次派使臣来朝觐大唐了。大治二年。吐蕃使臣前来表达愿与大唐和解的意愿,大治三年五月。吐蕃再次遣使来长安请求与大唐会盟,张焕随即派鸿胪寺卿黎干为吐蕃使出使吐蕃与其会盟,大治三年九月,两国在逻些举行了会盟仪式,吐蕃在会盟书上正式承认天宝十四年之前地划界为两国疆域,并答应送还大唐被掳走的边民,唐军则放回西域几次战役中被俘虏的吐蕃士兵,送还了病逝在安西的前赞普赤松德赞地遗骸。随即两国在九曲地区的宛秀城拱济城百谷城设立边市,放开了两国之间地正常贸易。
吐蕃与大唐和解并非偶然,这是此强彼衰地必然结果,吐蕃在进行了十几年的扩张后,终被连年不断地战争拖垮,大唐在西域大食在吐火罗均给吐蕃军予重创,再加上其内部两大势力的混战,终于导致吐蕃的全面衰败,再无力和大唐抗衡。
不过让吐蕃人来牵制吐火罗的大食人,张焕还是有一点担心吐蕃人会因此复苏。再次成为大唐之敌。他扭头向李泌看去,希望他能解开自己的疑惑。
李泌明白张焕的想法。他上前一步对张焕施礼道:陛下,臣赞成韩相国的想法,以吐蕃来牵制吐火罗的大食军,但臣还要补充一点建议。
翰林直说就是了。
李泌微微一笑道:臣以为吐蕃人现在其实已没有实力再争夺吐火罗,所以让吐蕃出兵只能是一种造势,屯兵而不打,但吐蕃人势微,它们还是不能完全阻止大食人分兵救援葛逻禄人地可能,不过这样一来恰恰是臣所期望,就让吐火罗大食军去救援葛逻禄,陛下再从疏勒出兵
妙啊不等李泌说完,韩竟失声叫了起来,他一躬身向张焕施礼道:陛下,李翰林的虚兵之计果然是绝妙之极,这就叫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臣以为可行。
张焕也捋须笑了,姜果然是老的辣,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