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福眼珠子转了转,仰着小脑袋喊道:“四婶,这件事就交给我们吧。”
穆扬灵看着唯恐天下不乱的三小孩,想到他们的委屈,答应了,等他们走后,穆扬灵就与立春道:“你亲自去盯着他们,只要他们不是把人的稿件毁了就不必管。”
要是不给这几个小子找回场子,他们只怕要闹到这些稿件的主人家去。
穆扬灵可不想文秀报还没办就起这样的波澜。
穆扬灵以为在王府外竖个牌子事情就解决了,然而并不可能,短短三日内,王府的门房不仅收获无数稿件,还收到了一垒一垒的请帖或拜帖,因为有再往里砸稿件就烧掉的威胁在,倒是没人敢往里扔了,但却开始找王府的下人代为传递。
因为他们觉得这么多人投稿,放在门房或木箱里王妃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看到呢,当然要另辟蹊径。
如果说投递的稿件大多是奔着文秀报来的,那请帖和拜帖则是男女皆有了。
因为报馆的馆主还未确定,不少人都有意,而为了家中砝码,一开始下帖子请穆扬灵的或是那些人的儿媳或夫人,后来见穆扬灵推辞,他们只能用家里老太太的名义发帖子,见穆扬灵还是不至,只能用自己的名义相请,而为了增加筹码,他们名字前还会加上一些前缀。
比如太子太傅方致远,松山书院林维德,范阳卢亮
前者是以官职彰显身份,林维德本身就是大儒,为松山书院博士,在江南士林中很有威望,以名望彰显自身,后者,范阳卢氏拿出来就是一个招牌,没办法,谁让他们是世族
这些男人是冲着报馆馆主来的,而另外一大垒夫人太太们的请帖拜帖则是冲着文秀报来的。
当然,她们没想在文秀报中任职,只是想问一下她们的投稿能不能在文秀报登出,何时登。
不巧的是林维德的母亲林老夫人也给穆扬灵下了请帖,别人的帖子她能无视,林老夫人的却不可以。
林家不是世族,但也是书香门第,其父曾任前朝礼部尚书,后随朝廷南逃后就辞官了,但他与前朝严太傅齐名,在士林中的声望只次于严太傅。
林维德是景炎十二年的状元,比同科的严渡还要厉害,严渡也只是传胪。
但他不像严渡,考中状元之后就算完成了父亲的期待,拍拍屁股游学去了,并不出仕。
他一路游学一路收徒,景炎二十五年就回到京城在松山书院任教,可以说得上是桃李满天下,所以他在江南士林中名望很重,远远在同期的严渡,卢亮等人之上。
太康三年时齐修远曾亲自去松山书院请他出仕,但他没答应,再请还是没答应,三请干脆就闭门不见了。
齐修远恼没恼穆扬灵不知道,但齐浩然是恼了,而经此一事,林维德的声望更重。
没办法,虽然世上大多是俗人,大家都有出仕的**,但又都向往不俗,崇敬能抵得住名利诱惑的人。
而当年过年的时候,齐修远干脆封其母林老夫人为一品夫人,说她教儿有方,所以林老夫人在江南同样声威隆重。
她之前已经为儿子给穆扬灵下过一次请帖了,穆扬灵不应,这次再下,她要是再不应,那就是拿乔了,就算她是荣亲王妃,只怕也要遭人非议了,士林中那群读书人的嘴巴可不是摆设。
所以别人能拒绝,林老夫人的请帖却是一定要去的。
穆扬灵干脆找了小夏氏陪她。
小夏氏这几日也苦恼得很,“都是你弄的这个文秀报,这几天我投到我家里来的帖子都堆满了桌子。”
京城中的人都知道荣亲王府不擅交际,但与小夏氏和皇后最要好。
皇后身份高,又幽居深宫,他们没办法,但小夏氏却温柔可亲,有交情的,直接上门求小夏氏为她说说好话,没交情的也都往她家递帖子,先拉拉感情再说。
穆扬灵是装深沉习惯了,把门一关,帖子回没回只自己知道,但小夏氏在外的形象一直是温柔可亲,这里面有熟人,她怎么好一直拒绝
因此这段时间她倒是比穆扬灵还忙,也因此她比穆扬灵更希望文秀报的事快定下,只要定下章程,那她就能轻松一些了。
穆扬灵拉着她道:“你陪我去见见林老夫人,然后再帮我找个好日子,我们把京中的闺秀夫人们都请来坐坐,文秀报要招人,这人还得从她们之中选择。”
“这怎么可能”小夏氏惊诧起来,“谁会去报馆做工阿灵,这话提出来就是得罪人的。”
家里又不是揭不开锅,谁会巴巴的跑去报馆做工
写上一两首诗,一两篇文章发表还情有可原,出去干活则是落了下乘了。
连小夏氏都这么想,更不要说其他人了。
穆扬灵顿时觉得自己任重而道远。
“那总不能叫一群臭男人来审我们的稿子吧,他们知道女人心里想什么,知道怎么相夫教子,知道婆媳相处的难处吗”穆扬灵叹气道:“而需要钱不得不出来干活的女子她们的能力也不足以审核这些稿件,其实我觉得去报馆任职也没什么不好,每日只做半日,可以轮值,大家也有些事情做。你前儿不是才抱怨整日除了看孩子就是看孩子,没什么事做吗”
穆扬灵继续道:“其他报纸依然归在时报报馆之下,文秀报却是要**出来的,我早打算好了,文秀报从馆主到底下印刷的员工都要女的,售卖时也先考虑女售报员,我们也为天下女子做些事。”
小夏氏张大了嘴巴,问道:“那,那馆主谁当你亲自出任吗”
穆扬灵摇头,“这第一任馆主让皇后当,我决定下午进宫去问她呢,她要是愿意最好,不愿意我就请林老夫人当。”
反正都是名誉的,真正管事的还得底下的两位副馆主。
小夏氏一震,眼睛发亮道:“你要是能请动皇后娘娘或林老夫人,请她们在文秀报中任职的事多半就能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