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那三匹寄养在少将军府陇西大马给带上。
勉强筹够合用骑兵,八骑。
这和谢玉心中预想差太多,想到这次缴匪是谢玉第一接到军令独立出征,或中间也有少将军凌不疑对自己的考验。
谢玉从少将军府那边取回了想要在都城买大房子的金饼。
点要了不少轻型偏厢车,辎车,套上驮马,以及在骡市气人购置的骡子驴子。
起码能多装些补给,算机动步兵了。
怎么也比,让军士们以脚赶路,来的省快!
既然不受重视,谢玉决定要有更好的表现才是。
一般来说,古代封建大军开拨,除了要足够的钱粮,要保证完备作战为目的军事行动,还要招集军队数量两至三倍的民夫随行。
民夫们承担攻城时填埋护城河、消耗敌人箭失等守城物资的同时。
也为作战士卒提供后勤保障,让将士们可以养精蓄锐,专注厮杀。
当然,夸张些,有时候民夫还要代替军粮的作用,但这只是特殊情况。
只是,谢玉这支军队,人头太少,加上也算是内线作战。
在粮草方面,沿途只需要有驿站少量供给就可。
而民夫方面上,军令上考虑至少道路还算通畅平坦,开始不做要求。
而到了兖州地界时,让兖州派遣一定数量的州兵和民夫,配合谢玉他们行动。
谢玉刚进都城没几天,其中情况还未摸清,只能先依令而行了。
有驴骡驮车的加持,不过三日,二百来人的队伍就已到兖州。
向刺史府递交军令文书,刺史府对这只都城来的缴匪军,很不重视,只派了一个书吏前来协调。
按军令要求,还要点写州兵的。
但只给了两百民夫,麾下羽林军士,见受到如此轻视,立有翻脸的冲动,谢玉连忙给阻止了。
因为谢玉明白,这不是这个书吏失误。
而且看的出这书吏确怕这些都城来的军汉翻脸,所以拿到协调军令时,怕一时做蜡,尽量替谢玉他们挑选了壮年民夫。
这些谢玉都看在眼里,自然不会难为他。
对于这些羽林军士,或在宫城见过太多品级高的官员,就如同大银行的点钞员,殊不知县官不如现管的道理。
更何况现在又是在兖州,人家的地盘。
听说兖州刺史河北门阀士族清河崔氏子弟,这清河崔氏可是四姓五望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