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配合,群臣真没办法。
陈循和陆瑜去找太子殿下。
暂无消息。
但另一边却很快有了结局:武将那边。
武将勋贵们的背后家族,其实比之文官集团的背后家族,不遑多让,都有大地主阶层,而且这几年大明战事频繁,武将勋贵的地位一点不比文官集团差。
所以武将勋贵们,也不乐意太子登基后去动土地这块大蛋糕。
但武将勋贵们左右不了太子的态度。
只有一个地方可以:幼军!
所以五军都督府、团营、亲军二十六卫的高级将领们,用各种理由去拜访相熟的幼军上下的所有将领阶层。
妄图说动幼军配合。
幼军营地。
幼军上下的将士,还以为发生什么大事了,平日里连影子都看不见的那些高级武将们,尤其是一些五军都督府的都督们、亲军二十六卫的指挥使们,怎么接连来了好几拨?
是要出征了?
说起出征,幼军士卒可是兴奋的很。
但太子殿下并无旨意。
很快,有人去找各自的上属,结果发现就连幼军的千户和百户们,也被一些大人物光顾了,都在接见贵客。
一时间幼军营地一片茫然。
谁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如今幼军,最有声望的当然是大明太子、即将登基的广安帝朱见济,但掌控指挥权的却是幼军指挥使王越,以及三名指挥陈七、李九、赵二。
王越的地位和权势声望,在幼军可直追太子。
但出身底层的陈七、李九、赵二,却是幼军的骨架支撑,以这三人为支架,幼军上下的千户、百户、总旗,都是当年的三百幼军填充,以及一些新锐晋级。
实际上按照战功,幼军的将领们都可以连升三级。
王越早该是五军都督府的都督了。
陈七、李九、赵二,但一个都指挥使也毫无问题。
但没人愿意离开幼军。
幼军最近也忙成了一团,因为随着太子殿下登基在即,幼军总不能一直叫幼军罢,得改名,同时还要改制。
因为幼军已经是正儿八经的满编制三万人了。
太子登基之后,就会扩军到五万人。
改制势在必行。
王越坐在他公事房的椅子上,端着茶慢慢的浅啜着,他是一位儒将,比起陈七、李九、赵二,他看事情更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