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及那本鲜红色的证书,哪怕日后做不动了,退休了,过着弄孙之乐的晚年生活,他们也可以拿着勋章和证书自豪地跟孙子说起自己从事了一项伟大的事业,这一份事业对于人类有着无比重要的意义。
秦元清望着挂在自己胸前这枚金光闪烁的勋章以及手中那本鲜红色的证书,也是很无奈。
原本按照他的打算,他是不想参与这种奖项的的参评,他不缺这点荣誉,所以把机会留给他人,因为他人需要这份荣誉。
所以推荐名单提交上级,那名单并没有他的名字。
没想到院长念着名单的时候,他的名字赫然在榜单上,而且还是排在首位。
按照院长的说法,秦元清这个‘金乌工程’指挥部总指挥,是可控核聚变项目建议书的编写者,也是可控核聚变项目的推动者、实践者,功劳最大莫过于他,若是他不得奖,那么其他人的获奖毫无疑问将会受到质疑,也会领得很不心安。
所以就直接添加了秦元清的名字。
实际上让秦元清有些无奈的不仅仅是自己获奖,而是这一次国家级别的嘉奖,嘉奖对象都是科研工作人员,对于后勤、行政、保卫战士是没有嘉奖的,总体保持着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基调。
所以获奖者,全部是科研工作人员!
这与指挥部层面的嘉奖,是有很大的不同。
“老周,你获奖应该高兴才是,怎么哭了!”秦元清看到紧邻着自己的一位五十余岁的科研人员正在不断擦眼角,可以看到他眼中饱含泪水,秦元清有些无语地说道。
这位科研人员叫周辉,是水木大学核工业领域的一名专家、院士,其在‘金乌工程’一阶段中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此次也获得一枚金光闪闪的勋章。
周辉恍如未闻,而是自言自语地说道:“老师,我们成功了......”
周辉的双眼,仿佛看到了三十多年前,自己本是一个文科生,结果因为去听课,被一位核专业的教授的讲课给吸引,从此周辉仿佛发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弃文从理,转读核专业,随后取得了核专业本科毕业,然后又成了研究生,获得博士学位,留在水木一直从事着核专业,他不仅仅在理论上进行研究,还参与了华夏核电站的建设。进入到2005年,他毅然选择了投身到了轰轰烈烈的可控核聚变研究的事业中。
正如人们一直取笑地说道,可控核聚变是永远的五十年,他后悔过,迷茫过,可是他的老师却始终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