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7 别了,我伟大的苏联(四)
柳东盛几人刚从集装箱货船上下来不久,车队就到了这边。
码头不大,大量运输汽车到达,使得整个不大的码头上面变得更加拥挤。
“所有人,跟着负责的小队长排队,领取安家费,每人一千美金。如有准备反悔,不愿意离开的人,请留在原地,等其他人走后,领取两百美元回家……”
一名四十多岁的魁梧斯拉夫人用俄语,对着高音喇叭喊着,让从基辅到这里,不断从汽车上到飞机,下了飞机又是上汽车,甚至不知道所处的位置在什么地方的这些苏联技术人员们吼道。
原本刚从汽车上下来,还没反应过来的技术人员跟家属们,这时候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应对。
“莫伦斯基,我们的小队长是谁?”乌里莫夫问着莫伦斯基。
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小队长是谁。
一直以来,他们跟招牌的人员接触,可现在根本就没有看到任何一名跟他们接触过的招牌人员。
因为多年的同事关係,他们只能向着莫伦斯基靠近。
莫伦斯基比他们要更了解情况一些。
“我也不知道,你们先跟我一起。”莫伦斯基真不知道这事儿。
上面的人,根本就不曾说过什么小队不小队的。
“伊莎贝拉,你跟我一起去领钱,你是资料员,也有一千美元安家费!”乌里莫夫没有管别的,反正这么多人,也不怕就这样上当受骗。
伊莎贝拉让三个孩子跟着莫伦斯基的家人一起,准备跟着乌里莫夫一起去领钱。
究竟在什么地方领钱,他们还不知道。
“所有人,以家庭为单位,按照小队排好队!所有人,按照工作人员的安排,以家庭为单位,进入集装箱。请放心,集装箱里面都是经过特别改造,有各种生活所需……”
这时候,提着高音喇叭的魁梧汉子又开口了。
这下好了,不用家人分开。
几家人就这样开始排着队向着前面移动。
港口码头上就停靠着一艘集装箱货轮,但是没有客轮,这让很多人都已经发现了,尤其是排在队伍前面的人。
“拿了安家费,就以家庭为单位进入集装箱!”
在前面维持秩序的人,直接数了十张克林顿,丢给排在队伍最前面的家庭,这是一个只有三个人的家庭,夫妻两都很年轻,只有三十齣头,孩子应该只有三四岁。
“什么?进入集装箱?为什么要进集装箱!”
家中的女人顿时跳了起来。
之前根本就没有人告诉他们要进入集装箱。
原本还以为这么多人在一起,可以有依靠。
几十辆运输汽车呢。
这都是运输他们这样的人的。
“要是不接受,领两百块美元滚蛋!”负责的人极其不耐烦,催促着。
根本就没有管这家人是否愿意,也不在意两百美元的损失,更不担心这个家庭年轻的夫妻两拿着两千美元就跑了。
“你们这是什么态度?我们是被招牌的技术人员,不是犯人!”年轻的丈夫顿时火了。
工作人员看着他,极其不耐烦:“前面通知都已经说得很明白,如果不愿意,请不要耽搁大家的时间,我们的时间非常紧张,今天晚上必须要开船出发!你们夫妻两,都是技术人员,不去也可以领四百美金……”
四百美金,在乌克兰,已经是很大一笔钱了。
现在一般的家庭,需要工作好几个月才能拿到这笔钱。
“为什么非得进集装箱?他们是招牌我们去干活的,我们不是犯人!”青年男人很火大。
之前根本就没有人告诉过他们这些。
“不去请领四百美金滚蛋!”工作人员非常不耐烦。
年轻的女人看着怀中熟睡的孩子,拉了拉丈夫:“亲爱的,他们宁愿支付400美元的遣返费,至少在资金上不会太匮乏。按照之前的约定,这已经是我们两个人加在一起两个月的工资了……”
“可是集装箱……”男人真的无法接受进入集装箱。
进入集装箱后,要是被人从外面锁上,他们哪怕被当成奴隶卖了,都没有任何办法。
在远处黑暗中用望远镜看着这一切的柳东盛,皱起了眉头。
这实在是太浪费时间了。
按照他的想法,至少在之前就应该告诉清楚这些人。
“柳,他们本来就对未来感到迷茫。你告诉我们,只是去欧洲,也没有说具体地方,我们的人根本就没法告诉他们去什么地方……”阿芙罗拉见柳东盛皱眉,平静地解释。
这本来就不是什么吸引人的工作。
这些愿意离开的人,就因为在乌克兰也找不到归属,加上乌克兰政府非常不待见他们,在这里活不下去了。
“让人开启集装箱,让他们看到内部情况。”柳东盛在这时候懒得废话,“必须今天晚上出发,如果无法按时把这些人送到,阿芙罗拉,我可以保证,你们拿不到一美分!客户需要的是他们去了就可以干活,而不是把他们当商品,对于你们来说,他们确实只是挣钱的工具……”
柳东盛的声音非常平静。
可阿芙罗拉感觉从来没有见过柳东盛如此严肃过。
说话的声音,几乎是来自地狱。
很冷。
阿芙罗拉看着柳东盛,再通过望远镜看到最前面的情况,第一个家庭都出了问题,根本就不愿意进入集装箱,继续下去,他们就没法按时出发了。
无奈之下,阿芙罗拉对身边手下吩咐了几句。
手下立即就通过对讲机对集装箱前面排队的人面前的工作人员进行吩咐。
“你们可以看看这里面的情况再做决定,我们时间非常紧张……”工作人员得到上级的消息后,对着队伍最前面年轻的一家三口说到。
随后,就示意在集装箱前面的手下开启了集装箱的门。
“去看看吧!”年轻的妻子看着怀里已经熟睡的孩子,歎了口气。
继续留在这里,他们根本就没法让孩子快乐成长。
在这之前,已经一年多没有领到工资的他们,甚至无法让孩子一日三餐吃饱。
不管他们如何节省,都没用。
钱都拿不到,用什么去卖食品来养活他们的孩子?
他们能想到的办法只有一个——借贷。
向他们以前的同事,一个倒腾牛肉罐头跟即食面等商品的小贩子借贷了超过一百美元,最后因为还不上,才到了这里。
除非未来的日子比在乌克兰更加困难艰辛。
年轻的父母,空有很高的学历跟丰富的技术经验,却无法养活他们的孩子。
当他们看到集装箱内部的时候,顿时就变得震惊起来。
“两位,非常抱歉,因为僱主有要求,不能让别人知道他招牌了你们,所以才采取这样的手段……这集装箱里面有至少二十天的食物储备,各种生活设施都是齐全的……当然,上船后,不会限制自由,船上有专门的娱乐室、活动室等,需要上船后等通知……”
工作人员的态度来了个180度的转弯。
拉开了集装箱角落的柜子,里面整齐地码放着牛肉罐头、即食面、奶粉、火腿肠等在乌克兰都属于顶级食品的东西。
同时,旁边还有烧开水的地方。
能不能用?
特么的,没看到这集装箱就放在码头上,内部都有电么!
这些集装箱,都是经过特别改装的!
“我们就在这里面,不出去了!”女人直接抱着孩子躺在了集装箱的席梦思上面。
她的孩子,需要一张柔软的床。
“这是两千美元,你们夫妻两都是发动机制造技术员……”工作人员直接拿出一叠厚厚的美钞,从里面数了二十张,递给他们,“如果这边有亲人,可以把这钱留给他们。”
“我们没有亲人了。”男人冷冷地说到。
如果亲人多,他们能这样离开么?
有了第一个进入集装箱的家庭,也就会有第二个家庭。
所有人见识到集装箱内部后,都发现了跟外面的差距,大多数人都愿意进入集装箱。
有些家庭人多的,一个家庭就佔据一个集装箱,人少的,往往两三个家庭一个集装箱。
乌里莫夫等人排在队伍的中间,从一开始心中就忐忑不已。
尤其是看着最前面的人,拿了钱就进入集装箱,随后,码头上的行车没有任何停顿,就把进入了数量不等人员、被人从外面锁上的集装箱给吊到了集装箱货轮上。
当然,也有一些家庭最终没有上集装箱。
拿着工作人员给的200美金就带着家人向着码头外面走去,也没人阻拦。
“乌里莫夫,要不,我们拿了遣散费就离开?你跟我都是他们招聘的人员,可以拿到400美元,能支援好几个月……”伊莎贝拉心思不少。
夫妻两一人两百美元,可以舒坦地过几个月了。
“亲爱的,你觉得400美元可以用一辈子么?莫伦斯基全家都要离开,你无法拿到服装,我也拿不到电子产品,我们以后怎么办?”乌里莫夫比伊莎贝拉考虑的多一些。
他不知道离开的之后的未来如何。
但是他知道如果不离开会如何。
他们没有挣钱的途径,而物价越来越高,根本就无法把三个孩子养大到成年。
能养大到成年又如何?
孩子连工作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