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风说道:“如果我们先搞了那么一个假的电传操作,那有什么用?前前后后,要折腾多久?”
遇到技术上的问题,秦风是个直肠子,有什么说什么,不在乎对方是什么权威,连老王都被秦风怼过,眼前的负责人说要这么搞,无论如何秦风是不赞成的。
周金海的脸上带着难色:“咱们的技术底子薄啊,这样的贸然,怕是最后还得失败。”
这些年来,因为眼高手低,没有顾及到国家的工业基础,提出一个个高高在上的指标,最后导致项目失败的还少吗?
当苏联有了米格-25之后,三机部给下达的指标是双三,后来又是双二八,双二六,这些指标都没有顾及到工业基础,全部败下阵来。
这些年搞成了什么?一个在歼-7基础上的双发放大版,都搞的这么艰难,别的就更不用说了。
周金海的顾虑也是有原因的,这么多先进的技术搞到一起,万一出了状况,试飞的时候摔了飞机怎么办?
飞机一摔,项目可能就真的完了,谁还敢涉猎?谁能背得起责任?
“这样的话,我倒是有一个主意。”秦风继续说道:“咱们采用一架双座型的教练机来改装,保留所有的机械备份,这样试飞的安全性不就大大增加了吗?对,咱们的歼教-6,就完全可以啊,两台发动机,安全性更高。”
直接改装成电传操作的变稳机,危险性很大,但是搞个上面的方案,秦风认为是大大不妥的,为了提高安全性,就可以用教练机。
1957年10月,中苏两国签定协议,由苏联向中国出售米格-19飞机的制造技术,提供全套技术资料、样机和部分散装件、成品附件等,由沈阳飞机制造厂进行研制和组装。
这款飞机的到来,让人民空军进入了超音速飞行的时代,迅速地成为了主力,这种国内批量制造米格-19型战斗机被正式改名为歼-6战斗机。
截止到60年代末,国内军队己装备了近400架歼-6战斗机,部分一线航空兵部队完成了由歼-5向歼-6战斗机的换装,歼-6开始逐渐成为了空军的主战装备。
歼-6在气动布局和飞行性能上与歼-5己经有了很大不同,为更好、更快地使原歼-5飞行员过渡到歼-6,空、海军非常需要一种可以快速培训歼-6战斗机飞行员的超音速教练机,但苏联的米格-19战斗机并没有发展双座教练型,
因此,沈飞于60年代中期开始在单座歼-6的基础上研制适合训练歼-6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