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说,农产品市场能有多大啊,大毛这边又不是自己不产粮食,老美的粮食就算便宜,能卖过来多少呢?
但老美那边就一直死咬着这个条件不放,其它方面的条件都可以谈,但农业方面必须让大毛这里放开才行。
一般人可能会认为那是因为老美政客是为了选票。
毕竟美利坚的农场主可是很强大的一股势力,一般政客可不敢得罪他们,必须要尽可能地为农场主们争取利益。
但王业却明白,事情绝对不是这么简单的!
就如他曾经向克宫阐述的那样,农业问题关系重大,往大了说,那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
不要觉得王业是危言耸听,这可是事实。
民以食为天,而农业早就成为了美利坚的战略“武器”!
全世界每一次粮食危机的背后,都少不了老美的身影。
地理位置优越,坐拥北美洲最为宽广的大片平原,再加上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所以美利坚的农业早已赢在了起跑线上。
再加上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本土免于战争的干扰,美利坚早在上世纪就成为全球最大的粮食出口国!
几十年来,一直到现在,美利坚仍然坐稳这一宝座。
据数据显示,在2005年,美利坚的粮食出口产量占到了全球粮食出口总量的25%,向全球近百个国家兜售着近两亿吨的粮食!
其中以玉米、小麦、高粱、大豆这几种作物为主。
大豆和玉米更是老美手中的“王牌”,全球70%的国家都要从老美这边进口,仰其鼻息。
要知道,这个世界一直都不是和平的,更不是人人都能衣食无忧的,任何时候,全球都会有大批的人民吃不饱饭,甚至被饿死!
二战后,因为农业机械的大面积普及,以及杂交种子的培育,还有氮肥的使用,极大的提升了美利坚的农作物产量。
但因为国家强大,美利坚人民的收入也变高了,所以饮食结构发生了改变。
有钱了嘛,谁不想吃点好的啊……
于是,在日常的饮食中,大家减少了面包的摄入,加大了肉类、禽类和奶制品的摄入。因为饮食习惯的变化,美利坚家庭日常消费谷物数量减少。
由此,面粉等农副产品的销售量开始下降。
一边是产量大幅上升,另一边则是销量大幅下滑,那自然就会产生了大量剩余。
粮食大量剩余,那就会进一步压低农产品的价格,导致农业从业者的亏损、破产。
怎么解决这些过剩的粮食呢,美利坚政坛最顶尖的那批人就专门开会商讨了这件事,并且提出了解决方案。
不得不说,那个时期,老美是真正的人才辈出,政坛中也是精英云集!
老美政客们想出来的方法是“用粮食换和平”!
那个时期,世界上还有很多国家的人民是挨饿的,因为他们的农业可没有老美那么发达,加上很多地方的战争还没有结束,所以饥荒问题更加严重。
美利坚就拿自己过剩的粮食,低价甚至是无偿给到那些具有“统战价值”的国家。
时任总统艾森豪威尔在一次演讲中说道:“我正在采取步骤,与其他剩余品生产国一起,重新寻找一切可行的方法,利用每个国家的各种农业剩余品,以加强全世界和平友好之人民的福利——简言之,使用粮食换和平。”
听起来是不是很感动人,简直是大爱无疆啊!
但老美的心思真的这么好吗?
未必!
首先,在他们卖出或者支援出去的粮食外包装上,都会特别注明“美利坚合众国人民”的字样。
同时会要求当地政府印发使用当地语言书写的宣传语和小册子用来说明这些食物来自美利坚。
如果只是这样,那其实也无可厚非,毕竟也算是做了善事嘛,想要点好名声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老美的计划显然不会如此简单。
他们支援也是分对象的,像非洲,那绝对是饥荒重灾区吧。
可老美对非洲的粮食支援却极少,他们选择的并不是那些需要紧急援助的国家,而是那些有利于美利坚意识形态的国家。
通过长期的支援,低价倾销等手段,老美开始掌控了全球很多国家的粮食命脉,以及全球粮食定价权!
更是在国内建立了三大农产品期货交易所,每一次的全球粮食危机的背后,三家交易所都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只不过不是什么好作用,而是在粮食危机时肆意的推高粮价,囤积居奇,赚取巨额的利润。
或许有人要说了,既然农产品期货交易所是公开交易的,每个国家每个人都能参与,那别的国家也可以通过期货交易所参与其中啊。
要是这么想,只能说你还是太天真了。
华尔街资本那可是“本土作战”,而且他们都是和国内的大农场主们联手,手里有海量的资金和天量的粮食实物。
谁要敢和他们玩对手盘,那分分钟都要被玩死啊。
据王业所知,他前世那么多年下来,只有一个国家在强大起来后,能在粮食价格上和老美掰一掰手腕。
当然了,这一世有了王业的参与,加上他一早就意识到了粮食的重要性,在农业领域大力整合独联体国家的所有资源,过几年后说不定也能和老美在粮食价格上掰一掰手腕呢,不过这就是后话了。
现在老美趁着大毛想要加入世贸的机会,果然想要在农业上对大毛下手了。
估计他们也知道,大毛已经开始重视农业发展,越晚放开农产品领域,那么老美的几大粮商就越难控制大毛的农业。
所以,其实这会老美比大毛还急着让大毛加入世贸组织呢……
只不过,作为加入世贸的硬性条件,大毛依然必须放开农业领域,允许外资进入。
关于这一点,王业在原则上是可以答应的,毕竟加入世贸不可能只要好处,而不做出任何贡献,利益都是交换而来的嘛。
但是,开放归开放,那是要有条件的,要分阶段的!
不可能一加入世贸,就全方面放开了,所有行业和领域都允许外国资本无条件的进入,那样的话国内经济真的要乱了。
某些不重要以及不敏感的行业可以直接放开,不设任何限制。
但有些行业的放开就要一步步来,每年放开一点,多少年后才会全部放开。
这个也很简单,例如农产品,刚加入世贸时,国外进口的农产品征收50%的关税,这样一来老美的农产品想要卖到大毛这里来,价格上并没有什么优势,就能保护本土农业发展了。
然后关税每年下降2%,25年后零关税!
算是给了国内农业发展一个缓冲期。
而个别行业关系到国家安全问题的,那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开!
…………
和欧盟那边的谈判就复杂了一些,因为欧盟内部的一些成员国不赞成大毛加入世贸,故意设置障碍。
但欧盟中的几个主导国家,尤其是法德两国,还是同意大毛加入世贸的,只是想要趁机让大毛多一些让步罢了。
他们的诉求,主要集中在能源方面,想要从大毛这边得到便宜、稳定的能源供应,尤其是天然气!
从2000年开始,欧盟就在和大毛谈判能源供应问题,经过几年的来回拉锯,也基本谈出了一个大框架,也就是所谓的“北溪管道”。
其实在前苏时期,大毛就有一条管道往欧洲输送天然气,那条管道途径乌国,然后到达奥地利和罗马尼亚,再扩散至西欧别的国家。
但这条管道输送能力有限,现在想要供应那么多国家的天然气需求,显然就相形见绌了。
甚至光是乌国自己的需求,就占去了这条管道的大部分输送能力!
所以,再新建一条管道的需求就迫在眉睫了。
新提出的“北溪管道”方案,是要从大毛的维堡垒地区开始,直接穿越波罗的海,全程走海底,抵达德国的格莱夫斯瓦尔德地区。
这属于是“点对点”的直供服务了,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另外,这个北溪管道方案是分两期的,规模十分庞大。
一旦建成之后,将会完全满足西欧多个国家的天然气需求,这是一个双赢的选择。
大毛那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可以卖出去了,换回大量外汇,可以用来投资国内的基建,扶持其他行业发展,改善民生问题。
西欧则得到了稳定便宜的天然气供应,不用承受昂贵的能源成本了,还能促进他们工业的再发展。
因为天然气可不光是民用,工业方面也是需要大量天然气的。
…………
当然,虽然双方都知道这份北溪管道方案能否签订会直接影响到欧盟是否支持大毛加入世贸。
但明面上大家肯定不会说出来的。
那么,到底能不能赶在世贸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召开前,把北溪管道方案敲定下来,那将直接关系到大毛今年能不能顺利加入WTO!
这一点,王业心里也是有数的。
双方目前的分歧在于这这条管道中,双方各自投资多少钱,占多少股份!
参考上次王业和中方洽谈的那份超级油气合同,俄方自然是希望由德方全额垫资来建设管道,然后俄方控股管道公司,德方每年支付天然气费用就行了。
但德方可没有当初的中方那么好说话,他们要求管道建设资金双方平摊,然后管道公司双方共同持股共同管理!
于是双方就僵在这个点上了,谈了几年都没有谈妥。
这个北溪管道的谈判,以前一直是由政府方面主导的,俄气工业集团和天然气管道集团共同参与,和王业没什么关系。
但现在不一样了,因为这个合作能否谈成,直接关系到了接下来的入世谈判。
所以王业就强势地把谈判主导权从政府那边“拿”了过来,换成自己来主导谈判方向了,政府方面虽然颇有微词,但也不好说什么。
谁让他们能力不够,一直没能把合作谈下来呢。
再加上梅德杰夫和王业关系摆在那,他这个政府一号人物都没说什么,下面的人自然更说不上话了。
…………
皱眉思索了片刻后,王业吩咐道:“我们的底线是要坚守的,但不太重要的方面,则可以做出让步。再和德方商谈时,对管道公司的控股权,这一点没得谈,必须是由我来控股。但管道建设投入的资金,可以商量着来,最大让步是各出一半吧!”
其实现在王业手里并不缺钱用,俄气工业集团也不缺钱,就算全部由俄方出资建设管道,那也完全没有问题。
毕竟就算是德方全额垫资来修建管道,这笔费用也会在以后的天然气费用中减去的,和当初中俄的油气合同条款一样。
但生意不是这么谈的,中德双方的情况也完全不同……
这其中还涉及到一个隐藏的问题,那就是这种管道建设周期动辄就是三五年,时间线拉得很长。
那这个建设期间要是形势发生了变化,某一方反悔了怎么办呢?
大毛这边自然不会反悔,毕竟他是出售天然气的一方,不存在有钱不想赚的情形。
但德方那边就不能保证了,万一几年后,管道修差不多了,结果德方却突然说不买大毛的天然气了呢。
不要说不可能,这样的事情其实并不少见。
毕竟西欧那些国家都是所谓的选举制,现在和你达成合作的人,下一届还能不能当选这谁都不知道。
万一下一届他落选了,然后上来一位敌对派的人,直接要推翻前任签署的所有合同和协议怎么办?
那全额出资修建管道的大毛岂不是就傻眼了……
所以最好最稳妥的做法,就是让德方全额出资,最起码也要出一半的钱来修建管道,这样上百亿甚至几百亿美刀的真金白银已经砸进去了,就算以后德方政坛上有什么变化,继任者也大概率不会拿这么多钱开玩笑的……
就算继任者敢,那也要问问前期出资的德方企业同不同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