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梦回楚都(二)
毛公盛世派来的使者?坐在木案前品茶的张小山一时没反应过来,看了看左右,只有两名侍女在侧,这才明白来人是在向自己禀报。
哈哈,古人真逗,把我们主席当作了开国之君,称我共和国为毛公盛世,倒也贴切。想到这里,张小山正襟危坐,威严地咳嗽了一声,说道:“进来!”既然楚王把自己视为毛公盛世的使者,自己可不能有辱使命。
旋即,进来一位身着短打、腰佩短剑的武士,朝张小山深深一揖道:“楚王派我前来迎请特使,车马已在外等候,请您启程。”
乖乖!我又成了特使,看来待遇不会低。张小山高兴地想着,准备起身,转念又一想,不要慌,先搞清楚是那位楚王,去的途中也好想想应对之策。
“贵国现在的大王是谁?”张小山喝了一口茶,问道。
“我们大王尊名熊疑,人尽皆知啊!”武士有点疑惑地看着张小山,如果不是大王吩咐过礼请来客,他早就不耐烦了。
哦,熊疑,不就是楚悼王吗?那现在的令尹应该是吴起啊。怪不得郢城看起来像新建不久,这个新国都就是在“吴起变法”时改“两版垣”为“四版筑城法”而建成的。看来,我穿越的年代应该是楚悼王执政后期,也就是战国初期。熟读史书帮了张小山的忙,尘封的历史片段迅速在他大脑中闪过。
胸中已有应对之策的张小山从容地对武士说:“对不起,我一时忘了。那我们走吧。”战国时期的武士尚武成风,他可不想惹毛来人。
武士倒也不计较,见张小山爽快答应前往,立即高兴地掀起门帘,躬身请张小山先行。
出得门来,只见一辆车前有三匹马的高大而富丽堂皇的马车等候在门前。张小山想,楚悼王这是以大夫的礼遇接待我,够意思!
马车上的座位很宽敞,足以容纳三人。张小山对准备上马的武士说:“你不要骑马了,和我一起坐车吧。”他想向武士了解一下郢都的建设情况。
武士受宠若惊地上了车,诚惶诚恐地和张小山并排而坐,不由对这位毛公盛世的使者大生好感。
按照张小山的要求,武士指挥车夫驾车绕城慢行,好让使者观赏都城全貌。
张小山一边观赏一边询问,对这座名为“郢”的楚国都城有了全面的了解。
都城分为大城与小城两个城。大城为长方形,南北近9里,东西7里余,是官吏、平民及商人居住的郭城。郭城又名“郢市邑”,城门有三门道,中门宽,边门窄,人车分流,交通秩序井然。小城为正方形,南北、东西各3里,是国君居住的宫城。正所谓: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小城城墙高6米,外有护城河,河宽30至50米。城四周中间有城门,四角有烽火台。在城门上方有“郢城”二字。大城与小城相邻,位于小城北门以西一百米处。市民和工商业者居住在郭城内,宫殿、官署都在宫城的高墙之中。
招摇过市地观赏完全城,楚王的章华宫也到了。齐天殿内,楚王熊疑为毛公盛世的使者张小山特意准备了编钟和歌舞表演。昨夜,楚王梦见周公告诉他,将有毛公盛世的使者前来造访,让他务必以最高礼仪规格予以接待。
和楚王会晤的内容有如蒙太奇,张小山没有多少印象,编钟和歌舞却在他头脑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张小山后来回忆,自己坐在贵宾的席位上,大殿两侧摆放着形制宏伟的编钟,这些编钟以大小次序成组悬挂在钟架上,形成楚律和奏的音节。商代的钟为五音,周钟为八音,而这楚钟数量之大,可谓空前。其钟按大小和音律高低编为八组,悬挂在三层钟架之上,上层挂十九钟分三组,中下五组共四十五钟,钟体遍饰浮蟠,突显楚国青铜冶炼技术的高超。编钟敲打之声,清脆悦耳,激人心肺。
大殿中央是一个偌大的舞台,名曰阳春台。只见这阳春台上七彩的丝纱幔帐随风抖动,八音齐鸣。随着乐声,丝纱幔帐内一婀娜身姿偏偏起舞,幔帐慢慢向上卷起,千万条丝带自星宇缓缓飘下,舞台四周竖起宫、商、角、徵、羽五纱屏,舞台下放出一股轻薄的烟雾,舞台中央缓缓升起如荷花开放。
婀娜身影展现,张小山似曾相识。那不是楚国名舞姬‘莫愁’吗?只见她身着红绿缤纷的华美楚衣,长袖广舒。只听得咚咚鼓响,忽而琴声奏起楚乐《水仙操》。‘莫愁’舞动长袖,身形婆娑,婀娜多姿,柔声歌唱:“瑞云盘,翠侵芳额;眉柳嫩,细腰舒展。返魂谁染舞长袖,写出郢中春色?”其间钟鼓迎合,舞台旋转,长袖飘动,娇影轻舞。舞台之上不知何时飘起了花瓣雨,洋洋洒洒,映着满楼的灯光,竟是闪出满天各色光华。天顶上星光点点的二十八星宿,映照着千万花瓣漫天飘下,似白雪飘舞。‘莫愁’有如白雪中的精灵,边歌边舞:“人去后,垂阳自碧;歌舞梦,欲寻无迹。心随两江南北,日暮石城风急。倚身云梦里,绕渡碧桃花;客程无暇问,阳春飞白雪。”忽而台下水雾弥漫,青烟缭绕,随而结成点点凝露,晶莹剔透,五光十色,与花瓣、五彩绿幔争相辉映……
张小山身心沉醉于曼妙的歌舞之中,不由喃喃自吟:“翡帷翠帐,饰高堂些。红壁沙版,玄玉梁些。仰观刻桷,画龙蛇些。坐堂伏槛,临曲池些。玲珑始发,舞与荷些。紫茎屏风,阳春白雪。”
“……阳春白雪”,张小山的念念有词吵醒了妻子王兰。此时,天已微明,王兰以为丈夫睡醒后在背诵诗歌,推了推张小山:“别背了,你先去洗漱。我再眯一会儿。”
王兰这一推不打紧,把张小山从二千多年前推回了现代。猛然惊醒的他始知刚才是“黄粱一梦”,由于醒来的太突然,自己梦中和楚悼王会晤的片段成了无法合拢的碎片,不由暗道可惜。
八点刚过,陈振华就驾车来到酒店,同来的还有张小山的美女同学昌琳。今天,他们将尽地主加同学之谊,带张小山一行去探访楚纪南古城遗址,也就是楚国郢都故址。
张小山是同学中出了名的才子,昌琳就知道他对历史颇有研究,一见面就嚷嚷道:“诗人兼史学家来了,失迎失迎!”
此话被吴玫听在了耳里,一到离荆州城北约5公里的郢都故址,她就要求张小山先讲一讲楚国的历史,说这样才能对这座古代都城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不然,面对一片废墟似的遗址,还真提不起大伙的兴致。
张小山知道好学的吴玫是想充实她的旅游知识库,便按其要求讲解道:“按《史记•楚世家》和《国语•郑语》的说法,楚人是祝融的后裔。祝融是火神兼雷神,‘能昭显天地之光明’,生时为高辛氏的火官之长,死为火官之神。祝融部落在夏朝时就已发展成为一个势力较大的部落集团,号称祝融八姓。殷商时期,祝融部落集团分布于上商之南境,因其生长牡荆,被商人称之为‘荆’。西周时期,荆人的首领鬻熊,审时度势,率楚民背弃商纣王,西行投奔周文王,并受到周文王的器重。后来,周成王封鬻熊曾孙熊绎为楚君,荆楚开始跻身于诸侯之列,楚国正式诞生了。
熊绎建都于丹阳,即今襄樊市南漳县境内。熊绎的第四代孙熊渠,是一位既有才识又有进取心的君主,他整军习武,趁着中原动乱之机,开始了开疆拓土的进程。春秋战国时期,楚地之主熊通,继续了熊渠的开疆拓土历程。熊通自称‘楚武王’,成为天下诸侯中第一个敢于自己称王的国君。后文王即位,迁都于‘郢’,今湖北宜城境内。楚成王时,楚国在令尹子文的治理下更显强盛,楚国的大国声威真正建立起来了。
楚庄王励精图治,武功之时,选拔孙叔敖实行文治,楚国出现了经济繁荣,文化灿烂的鼎盛时期。共王继位后,楚国开始走向衰弱。康王,灵王,平王,昭王之时,进一步衰落。公元前506年冬,吴,蔡,唐三国合兵攻楚,并陷落郢都,后秦楚联军击败吴军,昭王回到破败不堪的郢都,感伤满怀,与臣僚商议后,迁都长江北岸的今湖北荆州,都名仍为郢。
楚悼王谋求富国强兵之道,任用吴起变法,并取得了成效,一时间,楚国兵强马壮,横扫中原,初露称雄之势。威王后期,楚国成了七雄中唯一能与秦国抗衡的大国,‘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楚国进入了最鼎盛的时期。但怀王未能把握好合纵连横的机遇,致使楚国在战国斗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楚国开始走下坡路。公元前312年春,秦大败楚于丹阳,并夺取了楚汉中郢。公元前278年,秦军对楚国国都发起总攻势,很快占领了郢。顷襄王东逃至今河南淮阳,建立新都陈郢,后考烈王时,迁都寿郢,即今天安徽寿县。公元前246年,秦王赢政即位,开始统一全国的进程。公元前223年,秦军攻陷寿郢,绵延800年的楚国就此灭亡。”
众人边探访古都遗迹,边追寻春秋战国的烽火狼烟,只听张小山继续讲道:“楚国几度迁都,但中兴与鼎盛期都是在荆州的纪南城,我们就重点说说这座古城。这座楚国都城当时称为‘郢都’,因为城在纪山的南边,也称‘纪郢’。西晋学者杜预在《左传》的注释中始将郢都改称‘纪南城’。从楚文王元年即公元前689年迁都郢(纪南城)到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即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克郢都,前后共411年中,楚国共有二十代国王在此建都。在此期间,楚国还先后统一了近五十个小国,势力极大,全盛的时候,楚国的领域北至黄河,东至海滨,西至云南,南至湖南南部,纪南城也成为楚国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是当时我国南方最大的城市和全国最大的都会之一。汉桓谭《新论》记载:‘楚之郢都,车毂击,民肩摩,市路相排突,号为朝衣而暮敝’。就是说,当时纪郢中,车碰车,人挨人,早晨出来穿的新衣服,到晚上就挤破了。这当然有些夸张,但也说明当时纪南城是非常繁华的。
在这里,楚国孕育了辉煌灿烂、影响深远的荆楚文化,孕育了世界文化名人屈原和他的《楚辞》。楚文化因楚国楚人而得名,是兴于周而对中华文化产生广泛影响的一种区域文化,绵延800多年,与周朝相始终。随着楚国一步步走向繁荣强盛,楚文化脱颖而出,进而与中原文化分庭抗礼,共同成为中华文化的两大主流。在以后的岁月中,南北两支华夏文化相互融合、转变、更新,一起铸就了古代中国的灿烂文明。楚文化是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不断发展壮大的。按楚文化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可以把楚文化划分为滥觞期,勃兴期,鼎盛期和转变期四个阶段。楚人建都丹阳至周平王三十一年,即公元前740年,是楚文化的滥觞期;春秋时期是楚文化的勃兴期;战国时期是楚文化的鼎盛期;秦汉之际是楚文化的转变期。楚文化在民族精神层面的特征是积极进取,开放融合,革新鼎故和致死不屈。在民族心理层面的特征是崇火尚凤,亲鬼好巫,天人合一,力主浪漫,与中原文化尚土崇龙,敬鬼远神,天人相分,力主现实形成鲜明对比。在物质方面主要表现为漆器、木器及青铜器,丝织、刺绣及工艺品,郢都、宫殿及台榭建筑,帛画、壁画及屈骚庄文,编钟、琴弦及轻歌曼舞,还有祭祀膜拜等民俗。”
从楚都而至楚文化,张小山指点着由夯土筑成,坚固而高耸的古城墙遗迹;评说着虽已辉煌尽失,却据之可窥旧貌的楚宫残阙。数千年后的今天,人们仿佛看见,战国故垒中,仍然游走着多少旧时豪杰;人们依稀听见,吹过耳际的旋风带来的不只黄沙,还有动地的鼙鼓之声。
昨夜梦中的情景在张小山脑海浮现,他将郢都的郭城与宫城,还有古楚文化及习俗讲解得绘声绘色,栩栩如生,让大家真切感受到了荆楚悠久的历史与璀璨的文明。
在纪南城感受了故国兴衰与世纪沧桑,张小山们的下一站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