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后金大汗皇太极不无兴奋地道:“经过几年的努力,如今的后金,已完全统一,政通人和,农业发展,粮食基本上能够自给。
一向依附于明朝的朝鲜,继与我签订《江都和约》后,又在我大军威慑下,称臣纳贡,允诺与明朝断绝往来,并将王子送来沈阳作为人质。
对蒙古,则采取“慑之以兵,怀之以德”的政策,科尔沁、喀喇沁等部归附后,经过几次征战,统一了漠南蒙古,俘获林丹汗子额哲及其部众一千余户,额哲还进献了传国玉玺。”
说着,自得地看了看各旗旗主、贝勒、王爷及诸大臣。
众人待要恭维,皇太极已摆了摆手,示意众人不要说话,接着道:“或许正因为这些成绩,父汗昨夜突然托梦给我,说你去年把族名由女真改为满洲,改得好啊,一个民族,名字不仅要叫着响亮,更得名符其实。
我问父汗,到了今天这一步,日后该怎么做?父汗说,做人当进取,你不仅要做满洲的大汗,还要做蒙古人、汉人以及所有人的大汗。
我大惊,问父汗,那样的话,我岂不是要跟明朝的小皇上那样做皇上?父汗说,对啊,不然,你这所有人的大汗怎么做?
我又问,既如此,便该有个名字,叫什么好呢?父汗说,我早年逃难时骑着一匹大青马,慌急赶路,马被累死了,曾承诺将来得了天下国号叫大清,便叫大清吧。”
“女真改满洲,说什么叫着响亮,还名符其实,不过怕因为过去的仇恨刺激汉人影响他的政策罢了。
父汗托梦?更是莫须有,不过是他即皇帝位的托词。管他呢,反正他是大汗,称大汗还是称皇上,都是他的事。”
暗自想着,待其讲完,众人稍顿了顿,纷纷跪倒磕头,嘴里高叫着:“皇上,万岁!万岁,皇上!”
这一幕,皇太极早有所料,也期待已久,但他在想:“到了今天,称汗称帝已完全由咱说了算,但凡事讲究个名正言顺,名不正则言不顺,咱不仅要名正言顺地做皇上,还要让他们心服口服。”
想着,任由他们呼喊,待他们呼喊毕,转向范文程道:“不知范章京是啥看法?”
他的主意多来自于范文程,范文程自是懂他的心思,忙上前道:“自古帝王都讲究文治武功,这些年来,大汗,不,应该称皇上了,革除弊政、调剂满汉,南面独坐、完善体制,造红衣炮、创建重军。这算是文治吧。
武功方面,向东出兵、两征朝鲜,北向用兵、征抚索伦,向西用兵、三征蒙古,向南用兵、多有斩获。
这还在其次,更重要的是,皇上知人善任、豁达大度、高瞻远瞩、明断果决,自唐太宗以后,历朝帝皇没有几个能及得上。
还有,正如皇上所言,人当进取,后金更不该停步,既然各旗旗主、贝勒、王爷及诸大臣已喊出了‘皇上万岁’,这说明大汗即皇帝位已是众望所归。
因此,臣建议皇上顺应民意,从速即皇帝位,率领我等臣民图建大业。”
说罢,再次跪倒磕头,嘴里喊道:“臣叩见皇上,愿皇上万岁,万万岁。”
其他人见了,忙也跟着学,一齐喊叫,端的是惊天动地。
虽早有图谋,图谋终于变成现实,皇太极还是大喜,待山呼毕,努力地让自己平静地道:“好,朕就依范爱卿之言,顺应民意,即皇帝位,定国号‘大清’,改元崇德。”
说完,有太监过来扶了,径回内宫去换早已备好的龙袍。
这不同的衣服穿起来的感觉竟也不同,换了龙袍,再次回到前殿,皇太极想笑却怎么也笑不出来了,脸上竟也跟罩了层霜似地冷。
众人也更加紧张,再拜。
再拜毕,皇太极尽力地让自己放轻松些,却还是机械地冲范文程挥了挥手。
范文程会意,上前几步,转过身来,面向各旗旗主、贝勒、王爷及诸大臣,展开手中的文书,清了清嗓子,抑扬顿挫地念了起来。
但听他念道:“……朕决定,于盛京建圜丘、方泽,祭告天地,建太庙奉祖。
追尊始祖为泽王,高祖为庆王,曾祖为昌王,祖为福王。皇考努尔哈赤谥为‘武’,庙号太祖,陵名为福陵。追封各功臣爵位,并配享太庙。
立清宁宫为中宫皇后,大福晋博尔济吉特氏正位中宫,东宫为关睢宫宸妃、次东宫为麟趾宫贵妃、西宫为衍庆宫淑妃、次西宫为永福宫庄妃。四妃率公主、福晋、命妇诣帝后前行礼。
封多尔衮为睿亲王,多铎为豫亲王,阿济格为英郡王,豪格为肃亲王,其他兄弟子侄为亲王、郡王及诸蒙古贝勒为亲王、郡王……”
“这便算是他的即位诏书吧?不过是新瓶装陈酒,换了个名称而已。也不能这样说吧,毕竟规矩多了,今后可不敢再跟过去那样了,嗯,看他那脸色就知道了。”
纷纷想着,范文程已念完,回到了原位,众人不敢怠慢,忙跪倒谢恩。
皇太极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不,准备地说,他兴奋起来,道:“从即日起,不,从即时起,咱们跟明朝一样了,也有自己的朝廷了。
同属一个国家,可以有两个朝廷吗?当然不可以。所以,咱们的朝廷,必须要取代明朝的朝廷。
之前,因为彼强我弱,咱们一直采取‘议和固我,入关掳掠’的策略,今后一段日子还要这样。
不过,大家也不必悲观,这样的日子不会太久了,因为明朝的皇上根本不懂‘治国之要,莫先安民’的道理,弄得老百姓都起来反他。
朕用十年的时间建立了大清国,大不了再用十年的时间,去实现父汗的遗愿,入主中原,取代明朝的朝廷。”
众人纷纷道:“皇上宏才大略,臣等愿誓死追随皇上,入主中原,取代明朝朝廷,建大清万世之基业。”
皇太极愈发兴奋,高声道:“好,大清开国之际,朕的勇士们,狂欢起来吧。”
众人早就等不及了,闻言,大政殿登时沸腾了。
其时,为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