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重生的我逃难到岭南 > 第107章 :作坊稳步发展

第107章 :作坊稳步发展(2 / 1)

盐业作为叶长歌推动村庄经济振兴的第一个产业,在稳扎稳打中逐渐步入正轨。随着村民对煮海为盐的技艺日益熟练,盐的产量和质量都有了显著提升,而叶长歌也开始进一步完善作坊的管理模式,为村庄的经济崛起打下了坚实基础。

盐业作坊正式投入生产后,村民们的日常生活变得比以前更为忙碌,却也充满了希望。

“把盐水灌进这铁锅里,先慢火熬煮,再逐渐加大火力。记住,不能一下子开大火,那样会毁了盐的品质。”叶长歌耐心地指导新手们。

村民二柱挠了挠头:“长歌,这活儿挺细的啊,不像以前直接晒盐那么随意。”

叶长歌拍了拍他的肩膀:“细致点才会有好产品。放心,等你们熟练了,这盐的产量和质量都会提升,到时候咱们能卖个好价钱。”

在叶长歌的组织下,作坊逐步形成了分工明确的流水线:有人负责汲取海水,有人负责熬煮,还有人专门检验盐的质量,最终打包成整齐的袋子,准备运往城镇售卖。

起初,村民们的煮盐技艺生疏,时常出现盐晶不够纯白、结晶率低等问题。叶长歌没有急于批评,而是与顾清霜商量,决定试验改良熬煮方式。

顾清霜提供了一条重要建议:“长歌,我在书上看到过,有些地方会用木炭代替普通柴火,燃烧更均匀,不妨试试。”

叶长歌眼睛一亮:“好主意!我这就让人去准备木炭。”

经过一番改良,木炭确实让盐的成色更好,品质提升了一大截。与此同时,叶长歌还设计了一种简单的过滤装置,将盐水中的杂质提前去除,进一步提升了盐晶的纯净度。

村民刘大婶端着一把刚煮出来的盐,满脸惊叹:“长歌,这盐比以前白多了,跟城里的盐差不多了吧?”

叶长歌点头道:“没错!只要我们继续保持这个品质,城里的商人一定会抢着跟我们合作。”

有了优质的产品,接下来便是如何将这些盐推向市场。叶长歌决定亲自带着第一批盐样前往镇上,与顾清霜一同联系商人。

镇上的盐行掌柜名叫赵正,平日里做事谨慎,但对顾清霜颇为信任。他仔细检查了叶长歌带来的盐样,眉头微微一挑:“小兄弟,这盐的品质倒是不错,可你们村的产量能稳定吗?”

叶长歌胸有成竹地答道:“赵掌柜放心,我们的盐业作坊已经初步成型,每日都能稳定出产。只要掌柜愿意合作,后续的供货绝不会断。”

赵正沉吟片刻,终究被盐的品质所打动:“好,我就先订五百斤,若是卖得好,下月再加单。”

叶长歌露出了胜券在握的微笑:“多谢掌柜的信任。希望这是我们长期合作的开始。”

盐的订单逐渐增加,村庄的经济状况随之好转。曾经贫困潦倒的村民,如今脸上多了一份希望。

“长歌,咱这盐卖得好,家里还能剩点钱修修屋子了。”刘大婶满脸笑容地说道。

叶长歌感慨道:“这是大家努力的成果,接下来我们还要继续扩大产能,让村庄更富裕。”

顾清霜站在一旁,忍不住调侃道:“长歌,我发现你这人挺有意思,明明是个穷小子,偏偏有一股领袖的气魄。”

叶长歌笑了笑:“清霜,你愿意帮我,就说明你也看好我的未来。接下来,还得多仰仗你呢。”

顾清霜没有接话,只是嘴角微微一翘,显得意味深长。

然而,随着盐业作坊的发展,村庄的盐产也引起了附近其他势力的注意。一天晚上,叶长歌正与村民在作坊里检查盐的包装,忽然有村民跑来报告:“长歌,不好了!有几个地痞流氓围住了咱们的盐仓!”

叶长歌闻言,立即赶往现场。果然,有几名彪形大汉正在盐仓外嚷嚷:“我们老大说了,这盐得留下,算是交个保护费!”

叶长歌冷冷地看着他们,毫不退缩:“盐是我们村民辛苦生产的,凭什么给你们?”

为首的大汉冷笑一声:“小子,这年头讲道理可没用。你不交钱,可别怪我们不客气。”

正当双方剑拔弩张之时,顾清霜忽然带着一队村民赶到,手里还提着火把。

“要动手吗?”顾清霜的语气冷若冰霜,“我们可不怕你们。”

那群地痞见势不妙,终究没敢动手,灰溜溜地跑了。

叶长歌目送他们离去,暗暗握紧了拳头:“看来,要想让村庄真正强大,光靠经济还不够,我们还需要一支能保卫自己的力量。”

顾清霜拍了拍他的肩膀:“长歌,你要是组建护村队,我可以帮忙出资。不过,这笔账你可得记着。”

叶长歌微微一笑:“放心,清霜,你的投资不会白费。”

盐业作坊的成功为村庄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为叶长歌争取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然而,他也意识到,经济的繁荣往往伴随着更大的风险。接下来,他需要未雨绸缪,为村庄的长远未来做好准备。

盐业作坊的成功为村庄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信心,但叶长歌深知,盐业只能是村庄经济的一个起点。如果要让村庄真正摆脱贫困,就必须发展更多样化的产业。于是,他将目光投向了纺织业。

纺织品不仅需求量大,而且利润丰厚,更重要的是,它能够解决村庄中女性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叶长歌召集村民开会,提出了建设纺织作坊的计划。

“大家看看,现在盐卖得不错,可盐毕竟是有限的。村里的田间地头也有许多妇人闲着,不如我们再建一个纺织作坊,既能用上村里的棉花,也能为大家多找一条赚钱的路。”

台下议论纷纷,有人表示支持,也有人持怀疑态度。

刘大婶站起来问:“长歌,咱们村会纺织的人可不多,这作坊能成吗?”

叶长歌笑着说:“放心,我已经从镇上请了两位纺织师傅,专门教咱们村的妇人。只要肯学,肯定能做出来。”

二柱忍不住插嘴:“长歌,纺织的活儿挺麻烦,咱村这条件行吗?”

叶长歌点头:“是麻烦,但纺织出来的布,镇上的商人抢着要。我们只要能做成,肯定不愁销路。”

顾清霜在旁边补充道:“布匹的利润比盐还高,只要你们照着长歌的计划干,绝对有前途。”

众人议论了片刻,最终同意了叶长歌的提议。

很快,两位纺织师傅带着一批织布机来到了村里。村民们第一次见到织布机,都感到十分新奇。

“这东西咋用啊?”刘大婶一边好奇地摸着织布机,一边向师傅发问。

“别急,慢慢学。”叶长歌安抚大家,同时安排了一些心灵手巧的妇女优先学习织布技术。

师傅们从纺纱开始,一步步手把手教村民操作。起初,村民们动作笨拙,经常把纱线弄得乱七八糟,但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渐渐上了手。

经过一个月的努力,第一批布匹终于织了出来。刘大婶捧着自己亲手织的布,高兴得合不拢嘴:“长歌,这布真成了!你看这布面,多结实!”

叶长歌拿起布匹,检查了一番,点头道:“不错,质量比我预想的还好。大婶,你可是真有手艺!”

村民们的干劲更足了,纷纷投入到纺织的生产中。

纺织作坊初步运作后,问题也随之而来。布匹产量虽然上去了,但质量并不完全稳定。有些布匹的纹路不够均匀,有些甚至出现了破洞。

村民们有些泄气:“长歌,这活儿也太难了,咱们这些人恐怕不成。”

叶长歌没有责怪他们,而是召集师傅和顾清霜商量解决办法。

“师傅,问题出在哪里?”叶长歌直接问道。

一位师傅挠了挠头:“长歌,这些妇人心思细是细,可织布的机器有点旧了,操作起来不够顺手。”

顾清霜插话:“既然这样,不如让人改装一下织布机?”

叶长歌思索片刻,点头同意:“好,我去请镇上的工匠,让他们帮忙改良织布机。”

经过几次调整,织布机的效率和稳定性果然得到了显著提升。

布匹生产出来后,如何将其卖出去又成了一个难题。镇上的布行多由大商人掌控,叶长歌想要插足并不容易。

“清霜,这布匹怎么卖?”叶长歌请教顾清霜。

顾清霜笑了笑:“长歌,你忘了我是谁?这事交给我就行。”

她带着几匹布样来到镇上的商行,与一个叫周大庆的布商洽谈合作。

周大庆仔细检查了布样,面露惊讶:“这布的质量不错啊,没想到你们村也能织出这么好的布。”

顾清霜微微一笑:“周老板,这可是我亲自监督的产品,怎么样,愿不愿意合作?”

周大庆笑了笑:“只要价格合适,合作没问题。”

很快,第一批布匹成功卖出,叶长歌和村民们获得了第一桶金。

随着纺织作坊的运作逐步稳定,村庄发生了显著变化。

刘大婶一家因为织布挣了钱,终于修好了破旧的屋顶;二柱家的小孩也穿上了村里自产的布衣,显得精神焕发。

村民们对叶长歌的信任也越来越深,纷纷表示愿意跟随他共同发展。

叶长歌看着忙碌的作坊和逐渐富足的村庄,心中暗自下定决心:“这只是开始,接下来,我们还要做得更好。”

顾清霜站在他身旁,忍不住感叹:“长歌,你这人真是命硬,明明是个穷村长,现在倒像个真正的领袖了。”

叶长歌微微一笑:“清霜,要不是你帮忙,我也不可能做到这一步。以后还得多指教。”

顾清霜故作傲娇:“那可得看我高兴不高兴。”

然而,就在村庄经济逐渐起步之际,附近的一个小股匪帮盯上了他们的纺织作坊。

一天夜里,村民刘老三匆匆跑来报告:“长歌,不好了!有人想偷咱们的布!”

叶长歌立即召集村里的青壮年,赶往纺织作坊查看。果然,几个匪徒正试图潜入。

“你们是干什么的?”叶长歌冷声喝道。

为首的匪徒笑得猖狂:“小子,别多管闲事!我们看上这布了,识相的赶紧让开。”

叶长歌没有退让,而是迅速指挥村民包围了匪徒。经过一番较量,匪徒最终被制服。

事后,叶长歌意识到,仅靠村民的团结还不足以应对外部威胁,他决定组建一支护村队,为村庄提供更强的安全保障。

纺织作坊的成功标志着村庄经济的进一步多元化,同时也暴露了村庄在安全防范上的不足。叶长歌深知,要想让村庄彻底摆脱贫困,必须同时发展经济和军事力量。

最新小说: 全能后勤兵 五代枭雄 家父汉高祖 开局一辆大G,震惊了整个大唐 水浒新秩序 魏虎 大明:躺平的我被太宗窥探了内心 三国重生之我有反伤刺甲 大唐逆天子 大唐:我李建成,开局召唤五虎上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