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重生的我逃难到岭南 > 第104章:问题浮现与变革起步

第104章:问题浮现与变革起步(2 / 1)

岭南的阳光洒在青翠的稻田上,风吹过,稻浪如海浪般翻涌,看似生机勃勃的景象下,却隐藏着难以忽视的贫困与无奈。叶长歌缓步走在田间,身后跟着顾清霜,她手中拿着一卷详细的村庄生产数据,脸上露出一丝忧虑。

“长歌,这里的粮食产量实在太低了,”顾清霜看着手中的数据,说道,“亩产不过百斤,根本无法满足村民的生活需求。”

叶长歌点了点头,目光扫过劳作的村民。他们的皮肤黝黑,身体瘦弱,汗水浸湿了衣衫。尽管他们每天从早忙到晚,但收获却微乎其微。

“这是岭南的普遍情况,”叶长歌说道,“传统的耕作方式效率太低,稻种也不够优质。若要改变,就必须从根本上进行改革。”

叶长歌决定深入村庄了解农业生产的问题。他走访田间,与村民交谈,听他们诉说种地的艰辛。

“叶公子,咱这地就这么多,年年种下来,收成却一年不如一年,”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农叹息道,“种子差不说,天不下雨就得靠天吃饭。哪有什么办法啊!”

“你们使用什么方法灌溉?”叶长歌问道。

“还不是靠河边挑水灌田,”另一个壮年男子说道,“就是累死累活,也浇不了多少。”

叶长歌听后若有所思,他环视四周,注意到稻田并未充分利用水资源,许多地方甚至干涸龟裂。

夜晚,叶长歌在屋内召集顾清霜和几位村中长者,一起商讨如何解决当前问题。

“单靠传统的耕种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叶长歌说,“我们需要引进更高产的稻种,以及改良灌溉设施。”

顾清霜点头表示赞同,但也提出了担忧:“高产稻种倒是可以从邻近地区购入,但咱们资金有限,恐怕无法一次性覆盖整个村庄。”

“我们可以从试种开始,”叶长歌说道,“先拿出几块地试验,等见了成效,再扩大推广。”

村中的长者们虽然对改革抱有期待,但也显得忧虑:“若是试验失败,村民会更加不信任这件事。”

“放心,”叶长歌语气坚定,“我会亲自监督试验,若失败了,我一人承担所有后果。”

第二日,叶长歌带着顾清霜亲自前往邻近的富庶地区,寻找优质稻种。他们与当地的商人进行了谈判,用少量盐和布匹换取了一批优质稻种。

“这批稻种可比普通稻种产量高三成,”商人拍着胸脯保证,“不过土壤和水源得配合得当,不然产量也高不了多少。”

叶长歌将稻种带回村中后,召集村民一起进行试种。他亲自下田指导,教村民如何耕地、撒种,并安排人修建简易的灌溉渠道,将附近的小河水引入田间。

“大家辛苦点,只要试种成功,今年的收成一定能翻倍!”叶长歌在田间喊道,他的信心感染了村民,大家都更加用心地劳作。

然而,改革并非一帆风顺。试种开始后,连续数日的阴雨天气让田间积水过多,稻苗出现了腐烂的情况。

“叶公子,这样下去恐怕成不了事啊!”一个农民急得直跺脚。

叶长歌没有气馁,他和顾清霜一起研究对策,最终决定挖出排水沟,将多余的积水引到远处的低洼地。

“只要排水及时,稻苗还有救!”叶长歌一边指挥村民作业,一边亲自下田查看稻苗的情况。

数天后,稻田里的水量终于恢复正常,稻苗也重新焕发出生机。村民们看到这一幕,对叶长歌的改革计划逐渐信任起来。

几个月后,试种的稻田迎来了第一次收割。村民们满怀期待地收获稻谷,当看到产量几乎是普通稻田的两倍时,所有人都惊呆了。

“叶公子,这稻种果然厉害!”老农激动地说道,“要是咱全村都种这稻,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

叶长歌笑了笑:“接下来,我们会推广这种稻种,同时改善更多田间设施。只要大家愿意付出努力,岭南的村庄一定会变得更加富足!”

村民们的欢呼声回荡在稻田间,一场农业改革的序幕就此拉开。

试种成功的消息迅速在村庄中传开,叶长歌站在稻田边,看着村民们忙碌的身影,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眼前的这片稻田不仅仅是粮食的象征,更是希望的开始。然而,试种成功只是第一步,如何将这种经验推广到全村,甚至整个岭南,才是真正的挑战。

试种成功的稻田让不少村民看到了希望,但也有许多人心存疑虑,尤其是那些固守传统的老人。他们对叶长歌的新稻种心生怀疑,甚至不愿意将自家的田地交给他来尝试。

一日,叶长歌召集村民开会,他站在村口的老槐树下,环顾众人说道:“试种的稻田大家都看到了,亩产足足翻了两倍!我希望从今年开始,所有人都能种这种稻种,咱们村子就不会再为吃饭发愁了。”

一位村民摇了摇头说道:“叶公子,咱家田少地薄,要是这新稻种出了问题,咱一家老小靠啥活?”

另一个老者也附和道:“是啊,试种的田你们是用了河水灌溉,可咱们家离河远,用不上那么多水,这稻种能不能长得好还不知道呢。”

叶长歌沉思片刻后,沉稳地说道:“我知道大家的担心,新稻种的风险我一人承担。如果有人愿意试种,我会免费提供稻种和肥料,丰收后大家再分给我一成的粮食作为回报。如果失败了,我一分钱不要。”

村民们面面相觑,议论纷纷。经过一番商量,终于有几家年轻的村民愿意尝试试种。

顾清霜站在一旁,低声说道:“你这么做等于把风险全揽在自己身上,万一有问题……”

叶长歌笑了笑:“改革从来不是容易的事。如果连这些风险都不敢承担,我怎么能让大家信服?”

大规模推广新稻种的前提是灌溉系统的完善。叶长歌决定修建一条主渠道,将附近的河水引入村庄,再通过分支小渠送到各家田地里。这项工程需要大量人力物力,但也是彻底改善农业生产的关键。

为了鼓励村民参与修渠,叶长歌提出了一项新政策:所有参与修渠的村民,在稻种推广后都可以优先获得分配到的稻种和水源。同时,他从试种的利润中拿出一部分,作为参与修渠的劳工补贴。

在村头的河岸边,叶长歌亲自带领村民挖掘第一段渠道。他撸起袖子,拿起锄头,汗水很快浸湿了衣衫。一些原本抱着观望态度的村民看到这一幕,纷纷加入了修渠的队伍。

“叶公子都亲自下场干活了,咱还有啥说的!”一个壮年村民感慨道,挥舞着锄头加入了队伍。

工程持续了一个月,终于在春耕之前完工。当第一股清澈的河水流入稻田时,村民们发出了欢呼声,许多人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有了水源保障,叶长歌继续推进新稻种的普及。他邀请顾清霜将试种的经验编成简单的技术手册,同时在村里开设了几场免费的培训会,教村民如何正确耕种、施肥和管理稻田。

在培训会上,一些年长的村民对叶长歌提出了质疑:“叶公子,这稻种产量虽高,但虫害也比以前多了,该怎么办?”

叶长歌耐心解释道:“虫害确实是个问题,但咱们可以通过轮作和适量施肥来减少虫害的发生。我会教大家如何用草木灰和石灰粉自制杀虫剂,成本低,效果也不错。”

顾清霜补充道:“另外,我们还可以组织巡田队,每隔几天巡查一次稻田,发现虫害就立刻处理。”

经过多次培训,村民们逐渐掌握了新稻种的管理方法,对叶长歌的信任也逐渐加深。

到了秋收季节,村里的稻田一片金黄,空气中弥漫着稻谷的香味。村民们忙碌在田间,脸上带着从未有过的喜悦。这一季的新稻种不仅产量大幅提高,米质也更加优良,吸引了周边村庄的商人前来收购。

在村口,苏锦瑟的马车停了下来,她看到堆满稻谷的谷仓,露出了欣赏的笑容:“叶长歌,没想到你真把这个穷地方变成了粮仓。”

叶长歌淡然一笑:“这才刚开始。接下来,我还要把这些稻米送到岭南的各个城镇去,让更多人知道咱们的产品。”

苏锦瑟挑眉问道:“你这是要抢我的生意?”

“合作共赢,”叶长歌笑着说道,“我需要你的商队和人脉,而你也需要我的稻米。”

苏锦瑟眯起眼睛打量着他:“叶长歌,我发现你这人真是无利不起早。不过,既然你有这个能耐,我倒不介意跟你再合作一次。”

新稻种的成功不仅让村庄摆脱了贫困,还吸引了周边村庄的注意。不少村庄的领袖主动找上叶长歌,希望能学习他的稻种和管理经验。

叶长歌决定将经验总结成系统的方法,分批向其他村庄推广。与此同时,他开始制定更长远的计划,将农业与手工业、商贸结合起来,打造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循环。

顾清霜看着络绎不绝来拜访的人,忍不住感叹:“长歌,你现在可是名声在外了。再过几年,说不定整个岭南都得听你的。”

叶长歌淡然一笑:“名声不过是表象,真正重要的是实力。这片土地还有很大的潜力,咱们才刚起步呢。”

这一年的努力,让叶长歌和村庄迈出了崛起的第一步。而接下来,等待他的将是更大的挑战与机遇。

最新小说: 水浒新秩序 大唐逆天子 全能后勤兵 家父汉高祖 大明:躺平的我被太宗窥探了内心 重铸刚明 三国重生之我有反伤刺甲 魏虎 五代枭雄 寒门崛起:从入赘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