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要是写不出来,那才是稀奇了。
余切闭门谢客,专心创作文章。
他选定的题材是《高考1977》,原本是一部同名电影,大概内容是一堆在农场无所事事的知青得到消息,中央将要重新开放高考,于是,这些人原本认命的、麻木的知青生涯将有机会结束,重新回到大城市。
在这个过程中,自然原先有的恋人可能分开,原先团结的朋友会有疑心,原先阻拦知青进城上学不给进修名额的革委会主任,戏剧的成为赶考知青最坚强的后盾。
所谓运去英雄不自由,时来天地皆同力,余切的笔落在了这几位知青填满考卷即将交卷的时刻……他没有给出答案,其实,在这种故事中,应该说大部分人难以赢得这次高考竞赛的胜利,但是余切在此停笔,让读者去想象,这些知青随后都获得了不错的人生。
1977年12月10日,改变一代人命运的高考在这一天复苏,沉睡了十一年的民族苏醒了。
枷锁已经打破,自由正在前方!
他的笔触是温情的,他的故事基调是积极的。
这篇《高考1977》原本的背景是东北农场,被余切改成了西南地区,原有的一些人物安排也不得不做出改变,为此,余切逐字逐句的斟酌,也许写这样一篇文章都用不了那么久,但更改它却花了更长时间。
因为余切在小说中加了一些个人经验,其中包括后世的应试技巧,如果有读者能仔细看这篇文,对他们的高考将大有用处。
小说还没写完,万县日报社对本地名人的报道又开始了,题为“本土的力量”,为了选取素材,对受报道者集中进行了采访、对话。
在场的人包括近年来在某些领域做出突出事迹的人物典型。
余切是教育系统的代表人物,作为复读两年莽上燕大的考生,某种程度上,他代表了一部分中国早期家里蹲的最中幻想。
一同接受采访的,还有七十多岁的赤脚医生、生丝厂女工、以及个体户牟期中。
牟期中一见到余切就问:“没想到你是燕大的?了不得!”
余切回:“祝老板生意兴隆。”
这给牟期中吃了一惊,但他很受用。因为眼下人不愿意提钱,也耻于提钱,大陆人这会儿拜年肯定不会讲“恭喜发财”,那当然也不会有生意兴隆了。
79年,中江市有个炒瓜子的哥们,因雇佣了十二个人,违反了“七上八下”定律,引发全国范围内理论家的大辩论,最后凭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