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后,帝传李月进宫面圣,李月随即入宫,在皇上的御书房里,他意外的发现李隆基正在怒骂杨国忠,老远就可以听见骂声。“你以为朕就是那么好唬弄的吗?你败于南诏却不禀报,全天下都知道了,惟独朕不知道。堂堂京师大将军在嘉峪关被匪袭,三万人光着上身赤手空拳回到京师,简直丢尽了朕的脸,你也瞒着。国库空虚成那样,你也不告诉朕,我问你,你到底想做什么?”杨国忠吓得脸色苍白,只管在地上叩头不止。李月站在一旁,等李隆基怒气稍敛,上前进曰:“南诏一事其实也不完全是相国的责任。”“那你说说看,不是他的责任是谁的责任?”“臣在江南度假时,曾听说有人大规模收购粮食……”李月就把当时和江惊鸿分析的情况禀报给了李隆基,最后说道:“相国重置姚州本意是好的,无奈南诏也正要发兵,所以兵少不济,败给了南诏,也情有可原,望皇上明鉴。”李隆基怒骂杨国忠也是恨其不争,他自己只顾享乐,不理朝政,自己心里也明白,所以借着李月的解释给了杨国忠一个台阶:“也罢!既然李爱卿这样说,朕就饶你这一次,如果下次再敢有什么事隐瞒朕,看朕怎样处罚你!你滚吧!”杨国忠如释大赦地叩了三个头,感激地看了李月一眼,便匆匆离去。待杨国忠走后,李隆基长叹一声,对李月说道:“你看到了吧!皇帝不是那么好当的,人人都说现在国家出现了问题,都指责是朕的责任,朕是有责任,就是错用了一个李林甫,小月你来给朕评评这个理。”“臣曾统计了一下,自有史以来,天下太平不过才二百年,而皇上就占了四十年,虽不敢称尧舜,但比起秦皇汉武却要好得多,臣以为真正一个好的国家,皇帝可以天天听歌看舞,百姓却能太平富足,这才是真正的大治。”“哦!小月的想法倒也新鲜,哪有皇帝奢侈享乐,百姓却能太平富足的道理?”说到这,李隆基脸上突然微微一红。“制度!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的制度。有了好的制度,皇帝自然不用操心天下,自然可以天天听歌看舞,有了问题,制度自动就会解决。这正如一个有着强健体魄的人,小毛小病是不用求医的,只要保持身体的和谐平衡,有病也自然而愈。”“朕有点懂了,朕最佩服的是太宗皇帝,国家强盛、威名远扬,为什么到朕这里就开始出问题了呢?难道真是朕差太宗皇帝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