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立松性格活泼,周秉昆也拒绝不过,和他对饮起来。
说笑着,再有酒精的解乏作用,两人不再觉得乘车的枯燥。
列车奔驰过雪原,最终停稳在吉春市火车站的月台上。
“姚主任,咱们要是不着急的话,就直接去我家吧。新盖了房子,也有地方住!”周秉昆发出邀请。
想了想,姚立松稍后就答应了下来:“那就打扰了。住旅馆又脏又不方便,住你家,咱俩说话也方便。”
两人乘车到了光字片附近,再步行进入街巷中。
“能看得出来,这里的街巷原本是笔直的。”姚立松说着,略有慨叹,“可现在因为加盖房屋,有的都占道了。”
“是啊。”周秉昆也有感慨,“您想啊,最早盖房的人,是按照那时的家庭人口盖的房子。可现在,他们的孩子都大了,甚至都有了第三代,住房肯定不够。”
“那就只有等待改造了。”姚立松附和着说。
两人随口说着,走近了周家所在的院落。
“嚯,还就是你们家够气派。”姚立松笑呵呵地说。
“这也是我爸最早盖房的时候,得到了个小院。这不,现在才能加盖出一间屋子。”周秉昆说着,推开了小院的院门。
李素华正和乔春燕的母亲坐在炕上,一边聊天,一边做着手工活儿。
听到屋门响动,她侧头喊问了一声:“谁啊?”
“妈,我是秉昆。”周秉昆说着,走进了里屋。
见到儿子回来,李素华自然是激动不已,更还对他身后的那个穿军装的人,感到诧异。
乔母见到现在英气尽显的周秉昆,只有暗叹自己没能钓上这个金龟婿。
周秉昆做了介绍,姚立松上前问好:“李阿姨您好。”
李素华并不知道儿子现在回来是为什么,但也赶紧招呼着说:“姚主任快坐,快坐。”
乔母见到周家来人,就先告辞回去了。
周秉昆帮着母亲做了饭,姚立松边吃边简单地说,这次来吉春是出差办事。
下午休息了一会儿,姚立松要出去办事,周秉昆询问:“姚主任,咱们都去哪儿,我帮您计划路线。”
并未直接回答,姚立松沉默了片刻,先看向李素华:“阿姨,您肯定想儿子。秉昆呢,也急着回来尽孝心。你们的心情,我,以及我单位的领导,都能体会,也都愿意尽力帮助。”
李素华虽然不知道他的后话是什么,但听到这里,也是立刻连声道谢。
周秉昆现在已经清楚:姚立松带自己回吉春,这是为办理调转工作。
“姚主任,谢谢你。”他真诚地说。
姚立松坐在炕边,神态显得很轻松。
笑了笑,他坦诚地说:“秉昆,这世界就是互助的关系。相互帮助,既是美德,又是必须。”
周秉昆点点头,没有说什么。
投桃报李,是国人一直确信的,人际关系中的必须和必要。
说起来,这是一个讲人情的国度。
周秉昆尽力帮助过董卫红,她肯定记着这份情意,更想着能够报答。
姚立松呢?
他在周秉昆有意无意的帮助下,圆满、开心地解决了个人的情感问题,又还和年轻漂亮的妻子董卫红相处很好,自然也必须想着报答的事。
周秉昆自己也很争气,从工作成绩到人际关系,都做得很出色。
即如现在姚立松说要帮助的话,其实也不全是他自己的想法。
“秉昆,说实话。拿你想调回吉春市,并尽可能安排到合适的单位这件事来说,以我姚立松个人的能力,”他诚恳地说,“真是爱莫能助。”
听他这样说,李素华不禁焦急起来。
看着她的神色,姚立松淡然地笑了:“阿姨您不知道,您儿子周秉昆,在农场干得不仅好,更算是优秀呢!救人救了好几位、好几次,工作建议还都很精准。其实,兵团并不愿意放人。”
李素华连连点头,既为小儿子的优秀而开心,更为姚立松的话没说透而心急。
原剧中,她就是因为骤然间听到女儿出了意外,而当即昏厥的。
周秉昆连忙对姚立松说:“姚主任,我妈就喜欢有话直说。她胆儿小,”
不待他说完,李素华立刻埋怨着说:“谁胆儿小?!我着急倒是真的。”
姚立松连忙接着说:“可周秉昆想要回来的心情太迫切,兵团考虑到您家的实际情况,也只好忍痛同意了。”
李素华暗呼口气,再追问:“然后呢?您刚才不是说,他的事不好办吗?”
“没错儿。”姚立松继续说,“正因为如此,我也帮着他想办法。这事儿不知怎么,传到了明副政委那里。”
前两年,明副政委因为对周秉昆写稿子的能力很满意,想要把他调过去。
可这件事,因为周秉昆让给了哥哥,反而没有成功。
“哦?我的这件小事,明副政委也知道了?”周秉昆询问。
李素华并不知道这个人是谁,只好耐心地听着。
“他再爱才,也不可能随时关注到你。呵呵,你想想就能明白。”姚立松意味深长地笑着说。
肯定很清楚,姚立松现在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在还情呢。
“嗯,我明白,这都是姚主任帮着我呢。”周秉昆点点头,看着他说,“可是,您这么做又何必呢?”
得到了帮助,不记恩不还情,甚至恩将仇报的人多了去了。
姚立松也是很精明的人,所做的每件事,都为自己经过了深思熟虑。
沉默了一会儿,姚立松站起来说:“你是好兄弟,我有感觉,你是块闪闪发光的金子。也有预感,你以后肯定会有大成就。我愿意跟你做一辈子的朋友!”
说完,他把带来的提包拉链打开:“秉昆,给我个小手提包。”
周秉昆给他拿来一个,带着“京城”字样的黑色手提包。
“嗯,就这种最好——既不土气,也不显得过于郑重。”说着,姚立松把两瓶酒和几根干人参,放了进去。
“姚主任,您这是,”周秉昆诧异地问。
“这事儿不用你管。”姚立松摆摆手,“秉昆,我就直接说吧——去工厂,你提拔的机会更多;去文化单位适合你,但就是彼此明争暗斗多。‘文人相轻’,这个你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