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究是贾珩的年龄占据了一些上风,卸下了宝钗的一些心理包袱。
贾珩凝眉道:“盐税之利每年要占国库收入好几成,如今国家正值内忧外患,财用困窘,凡有识之士,无不想着兴革除弊,开源节流,林姑父为治世能吏,欲在盐务上有所作为,但两淮盐务之弊,积重难返。”
宝钗看向对面与比自己年岁大不了一二岁的少年,听着其侃侃而谈国事,杏眸秋水盈盈,心头感慨不已。
这不是后世升斗小民在键政,这是在局里的高官,在谈论大政方针。
宝钗想了一会儿,看着对面的少年权贵,轻声道:“整顿盐务,如能多收一些税银,老百姓的日子也能好过一些,我这一路上京,田地荒芜,炊烟少见,百姓面有菜色,这二年百姓的日子颇不好过呢。”
贾珩点了点头,道:“薛妹妹一语中的,朝廷衮衮诸公也在筹计此事。”
宝钗被对面的少年肯定,心头也有几分欣然,道:“那这整顿盐务,也是好事了。”
贾珩沉吟道:“但是朝廷的好事,百姓的好事……”
宝钗闻言,眨了眨眼,忍住已有几分加快的心跳,装作不在意随口道:“那就是一些人眼中的坏事了。”
贾珩目带嘉许地看了一眼宝钗,道:“对了,在既得其利者眼中,这就是彻头彻尾的坏事。”
宝钗闻言,心下欣然,只是被目光盯视着,竟觉那目光灼热至心,错开视线,轻快道:“天下事就是这样罢。”
别说是宝钗,任何一个对政治感兴趣的人,都想知道这帮真正的决策者究竟在想什么?
究竟是出于什么考虑和底层逻辑,做出某一项决策,对某种社会现象的真正看法。
黛玉听着二人谈论着政事,弯弯眼睫垂下,抿了抿唇,不知从何接起。
这等仕途经济之道,原非黛玉所长,反而是宝钗平时装作若无其事,其实心头颇为留意。
否则,断不会说出,“宝兄弟,你也该会一会那些为官作宰的啊。”
贾珩道:“薛妹妹,金陵城内百姓生计如何?”
宝钗轻轻柔柔道:“金陵自古繁华,但这两年也有不少吃不上饭来的百姓入城乞讨,听说是年成不好。”
这一听就知道贾珩在问什么,但又不自显其能。
贾珩点了点头,道:“江南之地犹如此,三辅之地贼寇遍地,倒也不足为奇了。”
宝钗迟疑了下,问道:“珩大哥,我听说北边儿这些年都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