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后我们很快就制定了训练科目。
这其中主要就是让战士们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轻易与敌人起冲突,这一点看似容易但做起来却难,主要是因为咱们上战场打仗的兵,凭的都是一口气这是老兵常用的一种方法,事实上不能说是老兵,应该说是我军常用的方法。
就像我们刚上战场那一会儿,指导员会带我们先去村子里参观一些诸如被越军炸毁的房屋,听听村民们讲述越军的恶行等,这在我军部队里称之为战前动员。
这种方法是相当有效的,战士们在听完越军的这些恶行之后心里自然而然的就会憋着一股被越军欺负而要找对方算帐的气,这一气之下什么害怕、人性之类的就抛到九霄云外了,在战场上见到越鬼子时自然而然就会打得又狠又干脆。
到咱们是老兵的时候,这种战前动员实际上已经是可有可无了。
这一个方面是因为咱们在战场上与越鬼子积累的仇恨已经够多了,根本不需要附加的“动员”,另一方面则是老兵在上战场之前都会自发的在心里想一些与越军血拼或是战友倒在越军手里的情景以培养仇恨。
有句话叫“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咱们中国人可不像越南人那样,越南人是在几十年的战争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天生就有一种兽性根本就不需要这样的动员。但是咱们中国军人却是在和平时代成长起来的,要是不在战前这样动员一下,到战场上或许还会因为手软而下不了手了。
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战场并不是个讲人性的地方。它就是需要咱们漠视生命。
这样时间久了。战士们到现在已经可以说条件反射一般的。只要一上战场自然而然的心里就有种恨,就有股杀气。
但现在却是要把这种恨和杀气给抑制住,这又是谈何容易。
而且这种抑制也不是说完全抑制,抑制得过份了就吓不住印度鬼子,何况要是抑制过份了咱们将来去别的战场就没法打仗了,于是这就要求我们把握好一个度。
我们的办法就是制作人形靶进行模拟演习。
这方法其实并不新鲜,其实就是当初训练武警的方法,只不过就是把人形靶给折腾成印军的形像而已。
不过这训练起来还是有区别的。武警在训练时是要求能分辩得出人质和犯罪份子,而我们则是坚决不能开第一枪。
话说这是我国一贯坚持的原则,按上级的说法就是:“不管有理没理,只要开第一枪就是没理”。
这话其实是有一定的道理,要知道现在国际形势复杂,开了第一枪后就很难在国际舆论上站住脚了。
于是我们在训练中不得不让战士们硬着头皮对那些一个个弹出来的人形靶而咬着牙不扣扳机,也就是宁愿牺牲自己的性命也要坚持这个原则的意思。
这当然会产生后遗症,那就是有朝一日我们再回到越南战场的时候,也有可能会因此迟疑而丢掉性命。但眼前的任务迫在眉捷我们也顾不上那么多了,大不了在完成这个任务后我们再进行一些反向的适应性训练。
对于这个训练战士心里当然是觉得憋屈的。这时就是教导员、指导员发挥作用的时候了。
也就是说,这个训练过程其实更多的还是教导员、指导员在给战士们作思想工作。一遍一遍的强调着这事关体系到两国之前战争问题,稍有差池就很有可能会给国家带来沉重的负担。
这倒不是危言耸听,中国现在的形势的确不适合再另外开辟一个战场,印度方面也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所以才想在边境上占点便宜,所以我们不得不小心对待。
这样训练了两个星期我们的计划是训练一个月,但形势并没有给我们这么长的时间。
“杨营长!”这天就在我看着战士们紧锣密鼓的训练时,李参谋就匆匆忙忙的跑到我跟前来,说道:“情况有变,印度方面突然加强了哨所的兵力,并在不远处新建了一个哨所。”
闻言我不由皱了皱眉头,很显然印度这是在开始进一步蚕食了。
“上级的意思是”李参谋说道:“印度之所以会有进一步的动作,很有可能是因为我军对他们的挑畔行动没有反应,所以上级认为我们必须提前展开行动。”
“嗯!”我点了点头。
这是必须的,要知道印度现在可是拥有重型运输机米26,这玩意运输建筑材料或是补给之类的都跟玩儿似的,随便也能建起五、六个哨所,如果我们再不做出反应,只怕局面很快就难以控制了。
“伍师长想知道你们准备好没有?”李参谋问。
“准备好了!”我瞄了训练场上的战士们一眼就回答道。
事实是我心里没底,但这时已不容许我有其它的声音。
于是当晚我们就学习了一些必要的印地语,比如“这里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缴枪不杀”之类的后来才知道这个准备根本用不上,这倒不是因为我们印地语学得不像,总共才那么几句,翻来覆去的用几个相近读音的汉字代表一下念几遍也就背下来了,就像越南战场上的“诺空松页”一样。
问题就在于印度语言还没统一据统计印度的语言一共有1652种,其中使用人数超过百万的共有33种,而宪法规定的官方语言就有18种之多。
我们半路出家学习的是印地语,很不巧的是要面对的印度鬼子使用的却是乌尔都语。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咱们总不可能把印度那十八种官方语言都学上一遍吧。
这其实也是身为大国的印度的一个讽刺自诩为“大国”、“强国”,却连语言都没有统一,要知道语言统一可是大问题,语言没有统一随之而来就会有许许多多的问题,比如文化难以融合、交流困难、族群冲突、力量整合等等。
举个简单的例子,咱们中国是拥有十几亿人口的人口大国,因为语言的统一军队之间很少会有交流困难,但印度就不一样了印军就有可能因为语言不同而需要翻译,紧急情况下甚至还会出现交流困难而殆误战机的状况。
这都是后话,在给战士们做了最后一遍后,第二天一早我们终于登上了走上前线的直升机。
据情报显示,印度军队在桑德洛河附近一共投入了一个连先是一个排建立一个哨所,接着又补充了两个排建立了另一个哨所。
为了能够达到震摄印军而又不至于暴露出所有实力的目的,我们决定派出两个排分别搭乘五架黑鹰直升机也就是总数为十架黑鹰前往桑德洛河建立两个哨所。
原本伍师长为了达到震摄印军的效果,觉得我们应该一次性把二十四架黑鹰全派上去。
这的确可以一鸣惊人,但同时也是一出手就亮出了自己的底牌,过一段时间就会让印军觉得中国军人也不过如此而已。
但如果我们循序渐进的递增,就会给印军不间断的意外头一回看到中国军队十架黑鹰,这就是一个从有到无的过程,印军在吃惊之后就会想:“中国也就是十架黑鹰而已,不足为患”。
但很快这十架黑鹰就增加到十二架,接着又增加到十四架这就会让印军一次又一次的觉得自己误判了我方的实力,而后续中国的黑鹰似乎还在源源不断的增加,就像没个底似的,印度根本就无法判断中方到底有多少架黑鹰。
简单的说,这就是一种心理战,也就是利用二十四架黑鹰及印军的恐惧,造成我军拥有足够多的黑鹰的一种假像。
伍师长很快就采纳了我这个意见,于是第一批上去的就是一排、二排、六个狙击小组以及营部这时的我也不得不上了,毕竟这关系到国与国之间的大事,随时都需要我在前线指挥协调。
十架满载着军人和各种补给的黑鹰很快就从基地腾空而起并向桑德洛河的方向飞去,在直升机飞往目的地的路上,我观察了下身边的战士们,他们脸上虽然还是像以往一样坚毅,但眼中却带着几分迷茫。
显然,他们并不确定这次走上前线后要面对的是什么,或者说结果会是什么。
其实迷茫的不只是他们,就连我这个指挥官都觉得有点无所适从,因为这是头一回,我们没有带着作战计划上战场事实上,对于这种状况我们就算想要制定计划也没法制定,因为所有人都不知道在面前等着我们的会是什么。
是战争?还是虚惊一场?
做为现代人的我更偏向于这是虚惊一场,因为历史上这次中印冲突并没有暴发成第二次中印战争。
但另一方面我又觉得这结果还是未知之数,因为这其中有了我的参与,我担心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我不去努力争取点什么,或是不能改变些什么的话,那历史的轨迹很有可能就会往另一个方向发展。(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