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腔传到我这一代也不知道过了多少年了,我有印象的都有十几代人了,再往上还有,以前我们虎沟村是军事粮仓的地方,我们祖上都是船工或者军人,所以我们的剧目里面军事题材的最多。”长大了您侃侃而谈。
对这些东西他可谓是信手拈来,心里存了不知道多少的故事,好不容易有人听,肯定要好好讲一下。
周围有几个学校广播电视台的学生,手里拿着相机拍照,有人专门做记录。
大学里面都有广播台,平日里播放一些新闻时讯,播报一些校园里的新闻,老腔这等大事必然不能错过。
张禾和刘兴武站在一旁,两个人和马博文有一搭没一搭聊着天。
今天的主角是老艺人们,不是他们。
张禾他们一开始就对自己的定位很准确,他们是老腔艺人的保姆,是助理,给老腔的发展创造环境,给老腔艺人的生活创造有利条件。
“爷爷,可以给我讲一下你们手里的乐器吗?”郑文忠询问道。
老腔的乐器主要是月琴,加上其他的乐器,刘兴武给其中增加了几个乐器,使得老腔的音乐也有高有低。
学生们对乐器最是好奇,特别是张德云手里的那条凳子。
“我手里这个是月琴,是八角的,市面上买不到,都是我们找木工做的。”张德林将手里的月琴拿起来介绍道。
“我们可以看看吗?”郑文忠跃跃欲试。
“拿去吧。”张德林直接递了过去。
伸出双手,恭恭敬敬的将月琴拿在手里,郑文忠仔细的端详了一会,随后正襟危坐,自己弹了几下。
清脆的声音响起,郑文忠的脸上露出喜色。
“会长,我也想看看。”周围其他几个学生说到。
郑文忠看向张德林,毕竟乐器是老艺人的,不是他的,他做不了主。
“拿去看吧,你们随便看。”张德林摆了摆手笑道。
这还是头一次有年轻人围在他身边问来问去,一个月琴而已,能让年轻人喜欢上老腔,就是送他们一把也可以。
几个大学生好像拿到了心爱的玩具一样,把玩着月琴。
大部分是音乐协会的学生,有着一点音乐的底子,还有一些不懂的学生,但也很想了解。
有个学生拿着月琴,还能弹出一些简单的曲子,之前根本没有练过,可见这些人的基础都很不错。
“爷爷,你手里的是什么?”郑文忠继续问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