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说的是!”
“官家是天子,也该拜一次宰相,叫天下四夷知晓,我大宋有圣主,能识人用人了!”
她支持的理由,却是考虑到了,元祐元年以来,都堂已经通过廷推的方式,选了两次执政了。
这已经动摇到了皇权的根基!
太皇太后虽然经常意气用事,对政治也不够敏感。
但,事涉皇权根本,她还是分得清轻重的。
索性,现在没有人肯向她靠拢,她便干脆做个顺水人情。
当然,这也和赵煦今天让她开心了,念头通达了有关。
不然,她即使会同意,大概率也不会这么快答允。
赵煦迎着两宫的神情,想了想,答道:“太母、母后,臣在集英殿,只是读书,先生们也很少与臣谈及国朝重臣……”
这话必须说。
因为,集英殿经筵官们,是只负责教育的。
若赵煦嘴巴一张一闭,拿着他们的话来当证据。
那么御史台的乌鸦们,立刻就会跳起来,抓着经筵官们就是一顿混合双打。
你们算什么东西?
也敢在御前,品评天下大臣?
“不过,臣闲暇时,喜欢命崇文院与吏部,递呈诸路大臣、先朝宰执的告身、履历文字……”
“故此,对诸位可堪拜授宰执的大臣们,还算是稍有了解。”
“以臣观之,如今国朝诸路守臣,能拜宰相者,不过五人而已!”
“前右相、福建观察使、提举泉州市舶司、润国公蔡相公……”赵煦首先点蔡确的名:“相公是皇考所任的辅臣,也是有功社稷的功臣。”
“相公今已出判福建一年有余,政绩斐然,福建各地走马承受,都说——自相公判福建以来,福建各州,工商兴旺,四方商船汇聚……”
“如此,蔡相公当可堪宰相!”
“只是……”赵煦话锋一转:“相公在福建,诸事尚未功成,若贸然换将,臣恐有当年张晋州治安丰之憾……”
张晋州,就是仁庙时的名臣张旨。
其在世时,官阶并不高——官终光禄卿权判西京御史台。
因为他最后一个实差是以直龙图阁知晋州,故此世称张晋州。
其官阶,大抵就和在洛阳地窖里写资治通鉴时的司马光相差无几。
但他却是仁庙时代,大宋消防队里,最有政绩的一人。
从南到北,从民政到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