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朱高炽王爷的奏对相比,徐媛那里就轻松多了。张王妃本来就是个心善的妇人,见徐媛长得动人和善,又极有见地,自然是喜欢得不得了。,她不是没有收过干女儿,七大姑八大姨的,抹不开面子就答应收下了,可就是没有贴着心呢。
“听说你们家在苏州和南京开着买卖?怎么样,生意还不错吧。”
张太妃剥了个橘子送到徐媛的手上。
“经营的是文房四宝,生意不咸不淡,马马虎虎吧。”徐媛回答道。
“一个女孩家家的,抛头露面不容易啊。这样吧,我让王爷跟解缙先生打个招呼,他正在准备编书呢,这方面的采购可是少不了的啊。”张太妃自己也剥了个橘子,慢慢地一片一片含在嘴里。
“一点小本生意怎么敢惊动王爷,我也是想着成亲以后就退居二线,把生意交给相公和弟弟打理,我在家里也过几天相夫教子的好日子。”徐媛受宠不若惊,回答得非常从容,要是换做一般人,早就蹦得一尺三丈高了。
“这样就对了。对了,我上次听人说你的弟弟叫徐什么来着,看本妃这记性……”
“叫徐岩,他啊,总是长不大。”徐媛明白这是张王妃留给她的话茬,赶紧应答道。
“成亲了没有啊?”张太妃又关心地问。
“我才刚刚嫁人,弟弟的事,八字还没一撇呢。”
“我有个本家侄女,温柔贤淑,善解人意,尚未许配人家,不知你家徐岩能否中意啊。”张王妃总算把要说的话说了出来。
徐媛坐不下去了,她赶紧起身,躬身一礼道:“内弟入得了娘娘的法眼,真是三生有幸,我回去告知于他。”
“好,好。”张王妃的眼都眯缝成一条线了,古代的妇人,最喜欢牵线搭桥了,连成一对是一对,甭提多高兴了。古代可不兴离婚这一说,要是看不下去了,找个小妾而已,正房夫人,做摆设的不是没有。
沈京感到很奇怪,这来了都大半天了,朱瞻基却玩起了失踪。直到中午宴席过后,夫妻两人双双把家还也没见着。
朱瞻基今天看爷爷去了。寻常人家看爷爷,那是稀松平常。皇家的爷爷,可不是想看就看的,要提前预约。皇帝陛下可不止一两个孙子,要轮着见一遍,没有个把月是不成的。朱瞻基是朱棣最喜爱的孙子,所以召见的次数也就多了一些。
大殿之上,朱棣望着一表人才的朱瞻基,心里满是欢喜。小时候瞻儿拔剑挡在他身前的那一幕仿佛是定格在了眼前。怎么转眼间小屁孩就长大成人了呢。
“皇爷爷身体康泰否,孙儿听说爷爷每日批阅公文直到三更,千万可要保重身体啊!”老朱棣的身体哪有不康泰的,不久前,章美人又给他添了一个皇儿,照这个速度下去,朱瞻基会在皇宫里碰到很多还在吃奶的叔叔。
“最近学了什么文章啊?背给爷爷听听。”朱棣不光注重武略,其实还是有些文韬的。
“读的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其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类而乐”着实令孙儿感动。”朱瞻基声如洪钟,吐字清晰,惹得老皇帝一片叫好。
“范文正堪称一代人臣,要是朝堂之士皆是如此,我大明江山无忧矣。就在上月,北边的蛮夷又来犯边了,爷爷在南京鞭长莫及啊。”朱棣忧心忡忡地说道。这也是他最近盘算着迁都事宜的原因之一。还有一点他不好意思说出来,就是嫌现在的皇宫住得不舒坦。想建新宫,没钱啊。
“爷爷可是为经费发愁?”朱瞻基见火候到了,抛出了话题。
“是啊,对了,你上次奏上来的水军征伐倭国的计划,准备得怎么样了?”朱棣念念不忘小日本的五百万,只是没有人会傻到自动把钱交出来,必须给点颜色看看才行。
“孙儿把自己的卫队都充实到水师学堂了,将士们正在日夜操练,争取为大明创立新功。舰船也在苏州附近的刘家港日夜新造,已经初具规模了。”朱瞻基一五一十地汇报着,其实这些都逃不过锦衣卫的法眼,锦衣卫是皇帝的爪牙,他们知道了,皇帝爷爷自然就知道了。
“唔,不错。只是这个银子是哪里来的?”锦衣卫那帮人还搞不清这么深奥的问题,解铃还须系铃人,朱棣当然要问个明白了。
“爷爷最近有没有收到江南各府递上来的缴费公文啊,答案就在这些公文里头。”
朱瞻基回去了。皇帝陛下唤来宦官:“去内阁把江南递上来的奏折统统给我搬过来,朕要亲自探个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