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即将结束,各地在轰轰烈烈催缴秋税时,赵含章公告各县各地求才。
既然已经做得这么大,赵含章当然不会只求一二人才,她无限量的求才。
公告上说:“民生凋敝,奸宄不禁,天下有识之士莫不伤心,含章力有限,只求在这汝南郡内给百姓一片净土,愿与诸君共努力,让百姓在此不至衣不蔽体食不果腹。”
“天下有才者,凡闻此公告,有愿与含章同道的,都可往西平而来,含章在此静等诸君。”
公告张贴而出,消息很快从汝南传到豫州,甚至是豫州之外。
商人们来往,旅人们出行,都带上了这个消息,有的甚至还抄了一份公告带到外面。
酒楼饭馆里,有人眼含热泪的看着这张被传递许多次的公告,喃喃道:“让百姓衣能蔽体,食能裹腹吗?”
旁边一人听到他的低语,也略微激动起来,拉着他问,“王兄可要去汝南吗?”
王臬沉吟片刻,最后咬咬牙道:“去!”
对方立即眼睛一亮,与他道:“我与你同去!”
“好,那我们这就回去收拾行李,即刻启程。”
“走。”
说走就走,这个时代的士人就是这么任性,俩人回家一收包袱,和家里说了一声便跑了。
家人追出老远,见追不回来人,只能无奈的放弃,不过家人们觉得他们应该过不了多久就会回家来,“那是个女郎,虽已做了郡丞,但未来能走多远?竟然就被一求贤的公告勾去,真是任性妄为!”
王臬和好朋友谢时就这么跑了。
这则公告还在流民苦力中流传,但他们关注的是另一面,“那去了汝南,岂不是可以安居乐业了?”
“这世道哪有安居乐业之所?”
话是这样说,但大家还是忍不住往汝南的方向去,甭管那里能不能真的安居,至少上位者流露出了这个意思,那里说不定活路就比较大呢?
也有野心勃勃的青年捏了捏拳头,看了一下自己勉强强壮的臂膀,觉得他们或许也可去那位女郡丞那里求个职位呢?
虽然他们不识字,但他们有力气,敢不惜命啊,才嘛,总不能只看识字与否,冲锋陷阵也算吧?
也有非世家贵族,但读过书,只是无缘定品的人看到或听到这封公告,加之汝南郡各种消息的冲撞下,他们也决定去汝南。
“观她这两年在汝南郡的所为,不是沽名钓誉之辈,或许可以一试。”
“听说现在西平县县令就不是定品出身,而是寒门,之前是上蔡县的县令的幕僚。”
“那遂平和泌阳县的县令也不是定品出身,而是原来的县丞,可见她取用人才并不看定品与否。”
潜台词是,我们都是有机会的。
寒门出仕艰难,他们有心为国效力,但苦于没有门路。
家世不显,在中正官定品时就被刷下来了,所以寒门出仕只能给人当幕僚开始。
有的人终其一生都难有所成,近些年比较有名的寒士就是孙秀了。
他算是最成功的寒士了,为司马伦出谋划策,权倾一时,可以说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废太子,杀名臣,不该干的全都干了一遍,但就是那样,他也只是幕僚,终生没有得到一个官品。
哦,这位死得也恨惨就是了,寒门士人表示不屑于学习他。
但道理是共通的,孙秀那么变态,未必没有他怎么努力也不能出仕的原因。
孙秀难道没有才华吗?
不,他比当下许多人都优秀,不然也不能在一片混战中站到最顶峰,把朝廷玩弄于鼓掌之中,可他就是没有光明正大站在朝堂上的机会。
而如今赵含章给了他们一个机会,哪怕只在汝南郡内,那也是一个天大的,难得的机会。
于是不少人相约着往汝南郡去。
赵含章巡视过所有的辖县,带着她的移动小朝廷回到西平,此时秋收已经结束,汲渊主持着让各县收足了赵含章规定出来的赋税,连赵含章欠何刺史的那批军粮也凑出来了。
汲渊如此能干,赵含章感动不已。
看到越发精瘦的女郎,汲渊也很感动,俩人相执泪眼,赵含章眼含热泪,“先生辛苦了。”
汲渊:“我不辛苦,女郎才辛苦。”
一旁的赵铭看不得他们怎么黏湖,眉头一皱就看向赵含章,“你这次出巡时间也太长了,竟然花费了两个多月。”
赵含章就叹息道:“这是无法之事,伯父不知,各县情况都不好呀。”
赵铭瞥了她一眼后道:“你广发招贤令,朝廷那边应该知道了,族长应该也收到消息了。”
赵含章此时并不怂,笑了笑问:“那叔祖父可有恭贺我?”
赵仲舆有没有恭贺赵含章不知道,但朝廷对何刺史竟然把汝南郡给一个女子掌管很有意见。
要不是此时洛阳正需要各方来救,此时一定不能善了。
而此时,洛阳自身难保,朝臣们虽有很多意见,却不好让这样的小事占去精力,当务之急还是催促何刺史和苟晞出兵击退匈奴军。
不过,朝堂上大家没说什么,私底下大家却对赵仲舆阴阳怪气起来,“尚书令,要说厉害还是你们赵家啊,那赵含章是赵公之孙?我怎么记得继承赵公爵位的是令公子?”
赵仲舆面色平澹道:“多谢夸奖,三娘在家中时便时有人称赞,她也的确贤惠大方,何刺史看中她的才华是正常的,她若身为男儿,我大哥和祖上不知多荣耀,但女子之身也不差。”
他瞥了嘲讽他的众朝臣一眼,似笑非笑道:“若朝廷得用,我那侄孙女又何至于为这些俗事奔波?”
还不是你们没用,何刺史才用了他侄孙女,所以你们有啥可以嘲讽的?
赵仲舆甩袖便出宫回家。
回到家里,他脸色一下就沉了下来。
赵济也听到了外面的流传,甚至还在酒楼里看到了抄来的公告,上面含章两个大字写得真真的。
所以看到父亲回来,赵济立即迎上前去,赶忙道:“阿父,西平老家似乎出事了,三娘竟做了汝南郡郡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