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为了更大的空间——出海。
真正割韭菜的是麦粒视频。
《疯狂的石头》在上海电影节亮相。
钱没给到位,媒体和影评人虽是称赞,版面可怜,寥寥数语带过。这种没有大牌明星的作品,群众本来也不爱关注。进入7月份。
《石头》在京城、重庆又搞了两场点映,大概有一千多个观众看了电影。同时,社区、商城做推广活动:买票送打折券!
买票送一件T恤衫!抽奖送现金!
与院线尚未建立合作关系,票务平台还没弄呢就用比较原始的方式:晒票根,领红包!简单粗暴,但好使。
一部分人为了看电影,一部分人为了占便宜,但票都买了,肯定也得进去瞧瞧。促销推广的核心,还是在作品质量。
于是乎,在7号《石头》上映之后,第一批观众心满意足。刘薇薇的水军启动,口碑迅速在网上传播。
“不是简单一句模彷盖里奇,或多线叙事就能概括的。”
“里面的几组人物不仅仅是作为功能性的存在,而是每位人物塑造的有头有尾,性格鲜明,紧扣主线笑,还贴近生活,这就很难得了,在接地气这方面石头做的比烟枪还要好。”
“最可贵的一点是没把观众当傻子,不是那种冲着观众卖力吼”笑啊,你笑啊!的电影,是实实在在的搞笑。““这天生日,朋友请我们七个人在万象城贵宾厅躺着看的,很奢侈,很好看!”
“刚看了徐静番的《梦想照进现实》,郁闷的不得了,还好有石头。
单论讲故事的能力,宁浩与徐静番之间相差了一百个陈大导!”
“那差距也不是很大啊?”
“陈大导说:审摸素质啊?我***!”
“哈哈哈哈!”网民习惯性的歪楼。
上映两天,社区的评分直接冲到了8.5,打分人数过6万!
历史上,《石头》几乎全靠观众的口口相传,拿下了2千多万票房。
在2006年的电影市场,算是个小奇迹。因为体量小。
后来也有几部自来水的电影,比如《大圣归来》《夏洛特烦恼》,但那时体量就大了,都破了10亿。
口碑发酵开了,评分上去了,热度起来了,意见领袖再带一带,就是一个典范营销桉例。
这种桉例99公司做多了,都没啥挑战性了。
于是在9号,也就是上映的第三天,已经变成“社区御用文人”的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