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煤市街街道缝纫社的情况类似。
隔了几条街的廊坊头条锦匣厂,今年年关之前一盘账,也落了个让人相当惊喜的大丰收。
1月24日下午三点多钟,锦匣厂的厂长办公室里。
老会计纪登莱将刚刚理顺的账目,现金收入和销货账目的汇总拿给厂长和车间主任看。
“去年咱们产值到了四十七万。实现增长十万元,利润的增长幅度更高,毛利比去年增长了五万两千多哪,实际全年净利润有六万五千多元……”
毕厂长和张主任根本没来得及过目,仅听老会计主任嘴里汇报的大致数据。
就不禁大为动容,齐齐叫了起来。
“怎么这么多啊!产值增长百分之二十一!净利润翻了三倍?”
“老纪,你没算错吧?怎么可能?”
毕厂长实在不敢相信这么好的数据,激动地翻看账目想要确认。
纪会计却信誓旦旦的作保。
“账目绝对没问题,我核对了两遍呢。再说了,钱就咱们账上躺着呢。我错了,银行也错不了啊。您就放心好了……”
张主任还是相信老伙计的业务能力的。
他就没去费神查看,而且直接发出了安心的感慨。
“太好了。这要是真的,今年咱们可是好跟上头交待了。再不用被局领导批评,说咱们厂拖轻工局的后腿了。”
可跟着,他也不免表示疑惑。
“只是奇怪啊。也没觉着怎么忙起来啊?咱们工人好像都没怎么加班……”
看他这样的不可思议,纪会计一个没忍住,乐了。
“你还奇怪?我才奇怪呢。我倒要问问你了,咱们今年锦盒的销售量,比起去年有百分之五的下滑,怎么利润反倒上去了?”
“另外绢人这一块儿也挺让人吃惊的。我从账面上看,今年绢人销量比去年增长了两倍多。将近卖出去四万元,根本就没有积压货。”
“这样一来,刨去了绢人车间的工资、劳保、煤火费、医药费报销,那净利可高达两万七千多元呢。”
“嘿,老张,这些你不会说自己不知道吧?你可是管生产的呀,理所应当只有你是最清楚的人……”
还别说,纪会计的话对张主任很有启发。
他一拍大腿,终于想明白怎么回事了。
“嘿哟,对对,我刚刚想起来了,全是托了小宁经理的福啊。今年年初的时候,原本咱们厂的老主顾,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