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大军阀 > 第六百零七章 军势重振

第六百零七章 军势重振(1 / 1)

转眼到了九月。

秋高气爽的关外已经是草木泛黄,夹杂着些许红叶的树木,与遍地的枯黄草地相映成辉,给人一种壮烈、悲凉的感觉,与关内的景色迥然不同。

此时在广宁城北面,靠近大凌河的一处草地中,几名身穿皮袍的汉子正策马经过。

此时的关外已经是寒风阵阵,秋风吹在脸上,就已经让人感到一阵刺痛,不由得将身上的衣服裹得紧些。

那几个汉子都是三、四十岁的精壮年纪,此时策马在大凌河南岸行进,很快就策马冲进了一处河边的树林内,开始在这里休整。

“队长,咱们出来一个多月了,也该南下回去了。”

一个三十出头的汉子低声说着,同时还用一把小铲子就地挖坑,看样子是准备挖一个地灶生火。

另一个汉子却将其拦住,说道:“这里距离广宁太近了,鞑子随时可能出没,不要生火,吃些干粮就走。”

其余几人都是点头。

此时被称呼队长的汉子说道:“咱们这一路也搜集到了不少的情况,的确应该回去,尽快将情报送入关内。”

这队人马一行五人,全都是军情部下属的精锐尖哨,在辽东各地搜集满清的各种情报。

这一路上几人从独石口出关北上,然后绕路来到广宁一带,搜集到不少的重要消息。

此时几人纷纷取出干粮,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还不时取出水囊喝上一口。

就在几人吃喝的同时,还非常默契的向四周观望着,警惕的看着四周的动静,稍有不对劲,几人便会上马冲出去。

毕竟此时的辽东就是敌境,谁也不敢掉以轻心。

突然那队长停止了咀嚼,一双眼睛好似鹰眼,朝着南面的一处土包看去,其余四人也停下了手中的动作,快速的回到各自战马旁边。

“撤!”

队长猛地大叫一声,几人飞快的上马,同时还将各自的兵器拿在了手中。

“向北冲出去!”

话音刚落,南面土包后面便冲出了十几个身披重甲的清兵,尖哨队长回头看了一眼,顿时骂了一声,那十几人都是满州镶黄旗的巴牙喇营精锐,这一路上己方不断遭遇清军的精锐,自己出关带来的八个兄弟,已经阵亡了三人,全都是被清军中各旗的巴牙喇营精锐杀死的!

“他们也有火器,小心!”

五人飞快的策马冲出了树林,紧接着,那十几个清军巴牙喇兵也策马冲了出来,这些清兵精锐竟然人人都有鸟铳,虽然还是火绳枪,而且也比不上大明国防军装备的精良,可是如今清军的火器装备如此普及,也让这些明军尖哨震惊不已。

随即清军兵马开火,五名尖哨便有一人中弹落马,队长直接将身上的一个皮袋子递给了身旁策马的一个尖哨,然后大吼道:“李德友!你立即赶回去,将情报送入山海关!”

不等李德友回答,队长便招呼剩下两人,一同调转方向,迎着十几个清军巴牙喇兵冲了上去。

李德友此时紧紧的攥着装有情报的皮袋子,失声痛哭,只顾着策马狂奔而去。

“哈哈!”

与此同时,尖哨队长和两名同伴,并没有用鸟铳还击,而是各自拿出了一颗震天雷,点燃之后策马直接冲进了清兵之中。

那些清兵纷纷开火,即便打中了尖哨队长三人,那三名将士也如同雕像一般,紧紧的攥着缰绳,就是不坠马,随后在那些清兵的惊呼声中,在十几个清兵想要策马逃开的叫喊声中,三颗震天雷相继爆炸,顿时三颗火球将十几个清兵撕成了碎片,三名尖哨也是同样尸骨无存!

数日之后,沈阳。

如今的沈阳城已经被满清改名为盛京城,在城中的崇政殿内,大清皇帝多尔衮身穿龙袍坐在龙椅上,满蒙汉八旗将领恭敬的站在大殿上。

此时满州两白旗旗主豫亲王多铎、满州正红旗旗主礼亲王代善、满州镶红旗旗主怡亲王巴布泰、满州正蓝旗旗主肃亲王赖慕布、满州镶蓝旗旗主郑亲王费扬果几人都站在最前方,在几人的身后,则是满州正黄旗固山额真聂克塞、满州镶黄旗固山额真穆尔察。

而蒙古正黄旗固山额真噶布喇、镶黄旗固山额真阿济拜、正红旗固山额真恩格图、镶红旗固山额真布颜代、正白旗固山额真伊拜、镶白旗固山额真苏纳、正蓝旗固山额真俄莫图克、镶蓝旗固山额真阿玉石几人则是站在满州八旗众人的后面。

至于汉军八旗众人,正黄旗固山额真金砺、镶黄旗固山额真佟图赖、正红旗固山额真巴颜、镶蓝旗固山额真李国翰、正白旗固山额真叶克书、镶红旗固山额真祖可法、正蓝旗固山额真祖大寿、镶白旗固山额真祖大乐则是站在了大殿门口处。

此时大殿的大门并没有关闭,外面的秋风不断灌进来,将汉军旗众人吹得脸色发红,也依然不敢多动一下,全都恭敬的低着头,等待着多尔衮发号施令。

与众人一同在大殿上的,还有被多尔衮任命为内政大臣的英俄尔代,此时英俄尔代正在向多尔衮禀报近期的政务。

“启禀陛下,如今满蒙汉八旗将士已经齐装满员,满州各旗勇士兵力达到十九万余人,其中正黄旗两万七千余人,镶黄旗两万四千余人,正红旗两万一千余人,镶红旗两万余人,正白旗两万四千余人,镶白旗两万五千余人,正蓝旗一万八千余人,镶蓝旗两万一千余人。”

“蒙古各旗总兵力十七万余人,其中正黄旗两万三千余人,镶黄旗两万一千余人,正红旗一万九千余人,镶红旗两万二千余人,正白旗两万三千余人,镶白旗两万三千余人,正蓝旗一万七千余人,镶蓝旗一万八千余人。”

“汉军各旗兵力最多,总兵力有二十二万余人,其中正黄旗两万八千余人,镶黄旗两万四千余人,正红旗两万三千余人,镶红旗两万八千余人,正白旗两万七千余人,镶白旗两万二千余人,正蓝旗两万六千余人,镶蓝旗两万八千余人。”

此时各旗旗主的脸上都露出了一丝笑容,如今各旗兵力能够迅速恢复,得益于多尔衮下达的抓捕辽东各地的野女真的旨意,这道旨意几乎让辽东各地的野女真遭到了灭顶之灾,几乎绝大多数的野女真部落都被满清一扫而空,不管是四、五十岁的年老者,还是十一、二岁的半大孩子,都被满清抓了回来。

而那些野女真部落里的女人,也被抓回来,分配给满蒙各旗兵丁,以此来“鼓励生育”,虽然短时间内看不到成果,但是也显示出多尔衮的长远眼光。

另外,多尔衮也下令从满州、蒙古各旗中增加兵力,将各旗的余丁,以及老人、孩子全部拉了出来,只要能骑得上马,能拿得动刀,便全部编入了军队之中。

靠着这种几乎是竭泽而渔的办法,多尔衮才在刘衍专心内政的这段时间里,将满清的兵力重新恢复到了五十余万,将近六十万的庞大军队!

当然,多尔衮其实还可以扩大汉军各旗的兵力,只是以满清现在的军工生产能力,再扩大兵力,也难以武装起来。再加上多尔衮本心对汉人的不信任,也不敢大规模扩充汉军旗各部的兵力,所以汉军旗的兵力规模与满蒙八旗相差不多。

多尔衮面露相容的对英俄尔代说道:“这段时间调配兵备、征集钱粮,内政大臣可谓是劳苦功高,朕都看在眼里。”

英俄尔代谦虚了两句,随即又说道:“此外还有一件事情臣要禀报。”

“爱卿说吧。”

“陛下此前曾向朝鲜国王下国书,要求朝鲜国提供兵力,以整编朝鲜八旗。”

“嗯。”

多尔衮点头说道:“这几个月里面,朝鲜国已经有几批人马进入辽东了。”

“臣要禀报的就是这件事情,目前朝鲜八旗的整编事宜正在进行中,只是各旗固山额真的人选,暂时还没有定论,请陛下圣裁。”

整编朝鲜八旗的事情,多尔衮完全是为了扩充大清的军力,反正朝鲜八旗与汉军八旗一样,都是大清勇士的炮灰,能用来消耗明军的势力也好。

所以当初朝中大臣、各旗旗主都有人表示反对,认为朝鲜人不同于汉人,毕竟是化外之国,用朝鲜人来组编八旗兵马,大清没有这个先例。

最后还是多尔衮质问道:“要是大清都没了,哪里还有什么先例可讲!”

一句质问,朝野上下的反对声音便彻底消失了。而朝鲜国王李倧也在满清的压迫下,不断将国内的精锐调入辽东境内,连同国内的钱粮一起“奉献”给多尔衮。

朝鲜国王李倧是朝鲜王朝的第十六代君主,其在位的时候先后发生了丁卯虏乱和丙子胡乱,朝鲜亦从此成为满清的属国。

历史上崇祯十一年的时候,李倧率领群臣出南汉山城,徒步前往汉江东岸的三田渡清营拜见奴酋皇太极,当时君臣一同伏地请罪。皇太极降旨赦之,双方筑坛盟誓,朝鲜去大明年号,缴纳明朝所赐诰命敕印,奉满清为正朔,定时贡献,并送质子二人。从此朝鲜便从大明的臣属沦为满清的狗腿子。

此时多尔衮被问到朝鲜八旗的固山额真人选,沉思许久之后,便说道:“朝鲜八旗的固山额真不能用朝鲜人,应从朝中选拔可用之才充任。”

众人纷纷点头赞同,只不过具体的人选,众人都没有统一的意见。

多尔衮思索了许久,便说道:“传旨,提拔满州八旗之中,战功卓著之将领,充任朝鲜八旗固山额真,命各旗旗主推举合适人选,三日之内报与朕选拔。”

众人纷纷领旨。

最新小说: 爆笑冤家:逗逼王妃萌萌哒 晏家嫡女 吃货小狐妻:相公碗里来 爆笑花木兰 鬼瞳狂妃:妖孽王爷休想逃 邪王狂妻:无良痞妃太嚣张 抗日之活着再见 鬼鬼情未了:傲娇男鬼赖上我 锦秀灵仙 贤妻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