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历代王朝更迭 > 第190章礼下于人,必有所求

第190章礼下于人,必有所求(2 / 1)

在秦国做人质的燕太子丹仓皇从咸阳逃回了燕国。不知道他是出于对国家未来的担忧,还是出于对个人前途的考量,其内心突然之间便充满了仇恨。也许这些仇恨在咸阳受苦受难受辱之时就已经潜滋暗长了,只是回到了自己的国家后,那些仇恨才开始蒙蔽他的眼睛。

于是,太子丹找到了太傅鞫武,并对他义正严词地说道:“燕国和秦国已经是势不两立,尚请太傅不吝赐教,来改变这种危局。”鞫武想了想回答道:“当前秦国的势力如日中天,国力雄厚,兵威正盛,如果他们再用武力胁迫韩、赵、魏这三个国家,那么易水以北的燕国也是祸福难料。太子大可以忘记屈辱,不能够因为这点小事而让国家面临危险。”太子丹说:“那太傅要好好地谋划一番,使学生既能够出了心中的一股怨气,也可以让燕国高枕无忧。”太傅很犯难,只能暂时说道:“请让我好好思考一番。”

想当年,太子丹也在赵国做过人质,并且和秦王政从小一起玩耍。可是他没有料到,昔日和自己一起吃饭、一起打架、一起玩乐和受罚的同伴,转眼间便叱咤九天上,成了天下间人人敬服的秦王。更让这一切充满戏剧色彩的是后来太子丹竟然做了燕国的质子到达秦国。

秦王政到了这个时候早已经是六亲不认,其心中只有整个天下。恰如尉缭所言,秦王政只能和人共患难,不能同享福。所以太子丹在秦王政的眼中,和一般的仆人没有什么两样,甚至有时候秦王政还会对他“特别照顾”。

面对落差如此巨大的人生际遇,太子丹在饱受折磨的同时,心中有不平衡也是很正常的。即使太傅有心相劝,也难以改变太子丹一往无前的决心。恰如难以阻挡秦国鲸吞天下,燕国终将灭亡的命运。

而另一件事情让风雨飘摇的燕国雪上加霜。

当时和赵国李牧交战大败后的秦将樊於期,走投无路之下来到了燕国。太子丹很仗义,二话不说便将樊於期收留了。太傅感到事情不妙,便对太子丹进谏道:“万万不能收留樊於期,秦王十分残暴,燕国又是秦国的眼中钉、肉中刺,燕国本来就已经朝不保夕了,如果秦王知道樊於期被我们收留,这就好比把肉丢在饿虎所经过的道路上,一场大祸就要从此产生了。即使管仲和晏婴来辅助燕国,也无力改变燕国被屠灭的结局。唯今之计,太子大可以祸水他引,让樊将军到匈奴那里去,只要不泄露风声则燕国可保,樊於期也可安然无恙。只要再让我到西边去联合韩、赵、魏三个国家,到南方去让齐、楚两国参与联盟,到北边去和匈奴订立合约,合纵之势一成,则大事可期。”

按理说,这应该是保全燕国最可靠的方法,但是太子丹却认为,鞫武的计划耗时太长,自己一刻也难以等待。更何况樊将军是因为穷途末路了才会千里迢迢地来投奔他,如果因为惧怕秦国的威胁而拒人于千里之外,实在是于道义不和,所以太子丹只能让鞫武另择他法。

鞫武见太子丹如此死心眼,长叹一声说道:“明知道燕国势弱,还要和强秦相抗;明知道行动危险,却还希望一路平安;结怨深厚却没有什么翔实可行的计划;复仇心切却没有足够强大的实力。这让我也是左右为难,不如去找田光先生,此人身处燕国却言观天下;深谋远虑且勇敢沉着,相信他会给你好的建议。”

然而,太子丹对于此人,只是听闻其名却从来没有见过面,并不认识他,只能让鞫武代为介绍。鞫武长叹了一声,只能答应,心中暗想太子丹要引火烧身,只能自求多福了,自己该做的也都做了,不该做的也做了,到了这个时候,任何人都难以保全燕国了。于是,鞫武便去将田光请来,和太子丹一道商议国家大事。这田光也很爽快地便答应了。

太子丹为了能够让田光心甘情愿地为自己想一个好计谋,竟跪着迎接田光,并倒退着走为田光引路,还跪下来替田光拂拭坐席,以显示对田光的尊敬。当然,太子丹这么做的原因是秦国和燕国已经到了势不两立的局面,他需要田光为他想出一个办法来解决。

但是田光直言不讳地说道:“太子恐怕要失望了,一匹好马在年轻力壮的时候可以日行千里,夜行八百也不在话下。可到它衰老力竭的时候,连劣马也不能跑过。如今的我就如同好马衰老一般,智计衰竭,身体也不行了。既然太子找到了我,我也不能让太子失望,有一个人倒是可以帮助太子尽快达成心愿,这个人就是荆轲。”

于是,太子丹一面嘱咐田光,让他千万要守住秘密,一面让田光帮助自己找到荆轲。田光平时和荆轲交情深厚,所以引荐荆轲前去会见太子。荆轲听闻这个消息心中不免激动了一番,这或许是他出人头地的好机会,所以荆轲很痛快地答应了田光的要求。

田光又对荆轲说道:“我听说,忠厚老实之人,行得正、坐得直,别人也不会对其心生怀疑,如今太子却告诫我说:‘我们一起商议的都是国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露半句出去。’由此可见,太子丹并不信任我。为人做事让人怀疑,这哪里是有气节的侠客呢?”

田光的意思很明显,他认为自己为人很失败,不具备一个侠客应有的气节。他接着又说道:“荆轲请快去告诉太子,死人是最能够保守秘密的,我定不会泄露国家大事,因为已经死了。”说完,田光便自刎而死。荆轲自始至终都没有说一句劝解的话,或许他早已和田光心灵相通,或许这是一个侠客注定的命运:生命本无所谓有,生命亦无所谓无,只要在生死之间得到了气节,死与生其实没有什么区别。

荆轲很顺利便见到了太子丹,告知了关于田光的一切,包括他的遗言。太子丹闻讯,不知是心中感佩还是别有他图,瞬间便双腿跪地行走,泪水更是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

待一片号啕化作呜咽,太子丹才徐徐对荆轲说道:“先生不懂我,我之所以告诫田光先生不要泄密,是想实现重大的计划罢了,哪里是要他自取灭亡呢?现在田先生以死明志,是我最不希望看到的事情。虽然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叫我怎么能不伤心欲绝呢?”

荆轲虽然不善言辞,却将事实看得很清楚。田光之死,其实都是太子一手造成的,因为田光知道此去报复秦王,很难保证一定成功,稍有差池,田光便可能成为千古罪人,受尽千万人的唾骂。一个侠客最重要的不是生命,而是名誉。更何况如果果真出了什么事情,太子丹必定会怪罪到田光的身上,何不一剑解千愁?但出于对死者的敬重和承诺,荆轲也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太子丹每次找到救命的稻草时,都会用两种东西,一种是他的眼泪,一种便是他的膝盖。这一次,还是没有例外,在见到荆轲之后,太子丹立马跪了下来并行九叩之礼。

完毕之后,太子丹向荆轲说道:“田先生的死实在是冤枉,他把所有的希望都交付给了我,岂不知我是个无能的人,先生既然来到了我的面前,还请不吝赐教。有先生在,真是上天的恩赐,是对燕国这些后代们的馈赠。”

太子丹果然是驾驭人的高手,充分发挥了死者田光的“余热”,唯恐荆轲会反悔而不支持自己。在对荆轲进行了一番夸大其词的赞美之后,太子丹更对天下的局势进行了分析,言辞全都是关于秦国贪得无厌的举例,说秦国有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的野心。

而眼下的情景对赵国而言很不妙,韩王被秦军俘虏,韩国的土地被秦国占领,南方的楚国和北方的赵国都岌岌可危。王翦的大军已逼近漳水、邺城,而李信又出兵太原、云中。眼看赵国无论如何也抵挡不住秦国的攻势,转瞬之间便会俯首陈臣,到时候燕国便会任人宰割了,这原因很简单,燕国前番刚刚和赵国发生大战,60万大军铩羽而归,北方匈奴又经常不安分,燕国兵连祸结多年,举国之力也不足以和秦国一较高下。

而诸侯接连臣服在秦国的脚下,没有谁胆敢和孤立无援的燕国联合,合纵的威武壮阔的局面已经不可能见到了。

于是,太子丹便思考用勇敢的侠客出使秦国,只要许以重利,秦王必定贪恋,到时候燕国就能够劫持秦王,天下诸侯的土地也可以被归还。当年曹沫劫持齐桓公,何尝不是这样?即使秦王不答应燕国的要求,侠客大可以一剑要了他的性命,秦国必定内乱不止,君臣必定相互猜忌,六国也必定重新联合,秦国更可能从此灭亡。如此宏伟蓝图,让人心惊胆战而又心向往之。于是太子丹请来了荆轲,让他为自己推选一个人才入秦,或者荆轲自己愿意一力承担下来,太子丹将感激不尽。

经太子丹这么一说,荆轲的血液开始沸腾了。只是多次的打击让荆轲始终不敢面对自己和正视自己。他知道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成与不成,自己都可以一飞冲天,从此迈入侠客的至高境界。但是他也害怕自己一去,燕国便要灭亡,而田光先生的知遇之恩,自己将无法报答,荆轲对田光的承诺就无法实现。于是,荆轲只能说:“这是关系燕国存亡的大事,我才智驽钝,剑术低下,恐怕会有负太子的重托。”

太子见荆轲心中犹豫不决,遂再次大大地赞美了一番荆轲,让他恢复自信,同时再次利用了自己的膝盖给荆轲叩头,如此荆轲只好答应。

最新小说: 从袁熙老婆被抢开始说起 隋唐演义 权谋天道 重生后我被大佬罩了 穿越在黎明之前 三国:开局桃园四结义 我们是来自北方的狼 天降正义窦娥冤 乱世隐龙 大唐:没想到吧?我是李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