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在北宋的幸福生活 > 第二百八十章 优势互补

第二百八十章 优势互补(3 / 1)

江几日,杭州城可用个忙字来形丁衙役忙着从咯押浑搬这米粮到官铺内。【阅读网】而百姓忙着挥撒着银钱将官铺内的粮食扛走。个,个都忙的不可开交,特别是在这种炎热的天气下进行这种体力劳动,简直就如同一场酷刑,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今非昔比,粮价涨得那么厉害。若是再不做好准备,恐怕以后的日子更加难过。

其实城中百姓并不是户户都缺粮的,有些人家连来年过冬的粮食都已经储备有,根本无须再购置米粮。只不过人们都有种从众心理,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见到人家都去买粮,有种莫名的要迫感,根本不顾自身的实际情况,一概随着大流走。

官营米粮就那么几间店铺,而且还是限制购买,本来买的人已经够多了。有的百姓却不断循环排队,想多买些粮食回家储存,这样一来,就算店铺内的米粮还没有耗尽,但却给人供不喜求的感觉,火爆的场面进而使得百姓越加心急。

还好让百姓感到欣慰的是,这年头奸商是很多,但善商也不少,抛开那些米价居高在每斗两三百文的商铺不提,杭州城中,也有十来家粮店价格与官铺保持一致,有的只高那么一两文钱。百姓倒也能接受。

百姓是质朴的,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患难时候,谁是奸商谁是好人立时一目了然,心中自有一本帐的百姓。对某些黑心商铺唾骂不已。而真心赞叹那些良知未泯的商家。

当然,对于那些一心向钱看的商家来说,被骂几句又不损失什么,只要利益丰厚,哪怕天天让人戳背脊、操祖宗八代也没有关系。

烟雨楼,依山伴湖,清晨时候,阳光明媚,没有午时那样毒烈,阵阵丝丝缕缕的清风,不时从山间拂拭而来,给人丹分清凉之余,也使得清净碧透的湖面漾起了圈圈波纹。

三楼一间门窗尽敞的雅间内,身穿淡蓝衣袍,临栏而立的杨承平微笑说道:“许兄,你来得真不是时候,若是提前三四月前来,春暖花开之际。从此望去,山间云雾迷蒙,清风卷动。变幻莫测,人立于此,无,雨却觉湿意浓郁,如同空山蒙雨扑面而来,那时,烟雨楼才不负烟雨之名。”

“可惜不能一睹杨兄所述美景。”杨承平旁边的年轻人正是许汉卿。却见他悠悠站在栏杆旁,双手负背,含笑叹息道:“久闻江南江,水秀美天下,如同绝代佳人,有词云:水是眼波横

“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杨承平的声音适时响起与之附和,摇头晃脑之间,相视而笑。

千万和春住。”一卜算子诵毕,杨承平叹道:“楚知县见识果然不凡,没来江南之前,便知江南山水之秀在于春。让人钦佩。

语气之中流露出恨未能与之相识的意思,可能连楚质也没有料到,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凭着几脍炙人口的诗词,自己已经不知不觉中名扬天下,成为许多人眼中的偶像。

“楚钱塘赴任已久,近在咫尺,难道杨兄就未曾登门拜访”许汉卿有些惊讶道。

“许兄何必明知故问,我前不久才从蜀地返回,又逢琐事缠身,哪有这个时间啊,况且人家身为一县之尊,每日忙着救民于水火之中,就算我有这个念头,也不便贸然前去打扰。”杨承平叹气说道:“若是耽误了赈灾之事,让我于心何忍。”

“杨兄高义,却是小弟疏忽了此点。”许汉卿惭愧说道。

两个人并不是在惺惺作态,不要以为只有出身贫寒的官员士子才会关心百姓,而世家子弟不解民间疾苦。只懂享乐。

这显然是对世家子弟的误解,要知道古代社会千百年来和朝廷统治国家的,从来都是世家大族,作为朝廷的根基支柱,如果只懂得一味的压迫平民百姓。那激起民愤之后,世家便会与朝廷一起埋葬。

所以真正的世家,特别是千百年不倒的家族,从来不会忽视低层的百姓,反而不时会接济贫寒百姓,这就是为什么在五代时期那种战火纷飞的年代,就算王朝如何更迭不休,但许多家族得以保存下来的原因。

舟水之间的关系可不仅是皇帝明白而已。所以像章东主那些为了眼前利益。却弃百姓不顾的做法,这等行径与趁火打劫没有任何差别,杨承平当然瞧不上眼,懒得理会,得一时之利。却失去民心,现在还看不出什么来,等灾情过后,那些店铺的生意肯定会一落千丈。

按理说以奸商们的聪明才智,应该能想到这点,然而在绝对利益的面前。不是谁都能保持得住清醒的,况且那些人长年生活在杭州,论起眼界,自然不能与杨承平、许汉卿这种经常走南闯北的人相比,就算隐约感觉有些不对,但又被巨大的利益蒙蔽了双眼,失去平常时候的理智,说白了就是利欲熏心,做出这种糊涂事也正常。

过了一会,酒楼伙计敲门而入,奉茶上来,打破了那股有些深重的气氛。许汉卿轻抿了口清茶,恢复了常态,微笑说道:“此次蜀地之行。想必杨兄定是大有收获吧。”

杨承平收敛了心神,心念微转,也知道瞒不过去,况且这么大块的蛋糕。自己一个人也吃不下,索性大方承认,哈哈笑道:“许兄消息果然灵通,此次下江南,想必也是为,,而来吧。”

“那是当然,朝廷大开盐禁,世人闻风而动,在下也是凡世俗人,自然不敢居于人后,想从中分一杯羹肴,还要请杨兄多多关照才是。”许汉卿笑吟吟说道。

可能有人会觉得奇怪,毕竟在一般人的眼中。古代像盐铁之类的生意。从来都是由国家掌控、贩卖,绝不许私人插手,一旦现有人私自经营。绝对是杀头重罪,没有任何情面可讲。

这并没有错,自从春秋时期齐国管仲为了增加国家财力,针对盐政实施改革之后,食盐买卖就变成了朝廷专利。盐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所以历代册讲敌利都十分重了获取更多的敌利,纷纷拈法挑,系列改革,加强了对盐的垄断。

宋初承唐五代之制,大部分地区的盐都实行官卖,盐税收入在中央财政收入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大有可以半天下之赋的势头,所以盐的生产、销售朝廷控制十分严格,销售也由官府指定毒门区域,越境者视为犯罪,食盐市场基本由官府垄断。

然而宋代战争频繁,驻扎在边境的军队急需粮草,这个时候就体现出商人的能力来了,区区的战火算得了什么,只要有足够的利润,商人可以不顾一切,而朝廷中有的是能臣,也意识到所以由朝廷运粮赴边的话,耗时费力,未免负担太大,立时想到了商人。

然而没有好处的事情,商人基本不会干的,所以有聪明的官员立即想到一个好办法,就是让商人运粮给边军,然后拿着凭证到京城户部领取盐钞,再用盐钞换盐。这就是所为的钞盐制度。

新法实施以后,在一定时期内,确实有效缓解了朝廷的负担,不过到了仁宗景佑元年西夏李元昊起兵反宋以后,情况有所改变。边境州军军需告急,于是除了军粮、畜草以外,也急需其他各种杂物,一些猾商贪吏,表里为奸,运给边军的粮草大多数粗劣、潮湿、腐烂不可食用,而且对于一般商人来说。由于盐钞易得而价贱,并没有多大利益可图,当然不愿意再继续下去。

一方面,百姓在连年用兵,不断应付各种繁杂的兵、杂役之外,又增加了辇运食盐的负担,结果是所得盐利既薄,无助于解决沿边州县的燃眉之急,而又引起百姓的纷扰不安,另一方面,西夏产青白盐,羌人常用青白盐入边境与宋人换取米麦。

青白盐价廉味美。朝廷虽严禁私盐而无法禁止,所以陕西州军兵民多食青白盐,边境州军的销售额日益减少,官府的收入随之大减,财政危机更加严重,凡此种种。说明钞盐制度已经不可行了。朝廷之中有见识的官员纷纷上书直谏。改革盐法势在必行。

这个时候,有些叫范祥的官员站了出来,这人虽然姓范,但与范仲淹并没有什么关系,不过两人都有个共同点,就是坚挺的改革派,意识到盐法之弊,范祥就不停上书提出制置解盐的具体建议。经过几番波折,皇帝赵祯终于同意实施。

范祥这次盐政改革的内容,归纳起来主要有几个方面,罢陕西沿边入中粮草,严禁青白盐的输入,这是必然的,然而最让天下商人看重的是,范祥居然废除由官府专卖的禁椎法,实行通商法,同时为了扩大销量,开解盐入蜀之禁。

要知道在此之前,川蜀地区是不准商人运盐进入的,这也是有历史原因的,当年宋太祖灭的后蜀之后,弃一段时间纵容将士在成都皿处抢掠,已经让当地百姓心怀怨恨,到了太宗初期,那时天下未定,为了能够灭后汉,夺回燕幽之地,朝廷又在那里设立衙门,垒断买卖,掠夺当地主要经济来源的茶叶、丝帛以增国力。

一些地主、大商人也趁机囤积居奇,贱买贵卖,蜀地百姓的日子更加难过,那时宋太宗应该还一门心思的想着建功立业,过太祖,心思还没放到治理地方上,川的贪官污吏横行,终于激起民变。

后来,民变被镇压下去,但宋太宗也满肚子火,有感川蜀百姓不服王化,自然要加以区别对待。到了现在,赵祯是个仁厚之主,也不会死守着祖宗之法,见有人提出来,也就顺势答应了。

皇帝的心思,商人不想了解,只要知道新盐法实施对自己有好处就成,谁不知道川蜀之地。天府之国,蜀茶蜀锦闻名天下,特别是那些夷蛮,人傻钱多,居住在只产黄金不产盐的深山老林里,随便拿包盐去,就可换回同样重量的真金白银,说不定还附送几根手臂粗的百年辽,参作礼物呢。

就算深山老林猛兽虎虫频繁出没危险系数过高,那入川之后,也可以顺带转道进入大理,将贩盐所得之得买些犀角、香料回到中原地区,转手就得数倍之利,何乐而不为,计算之后,精明的商人们纷纷行动起来,而许汉卿和杨承平显然是其中之一。

“许兄客气了,应该是小弟仰仗你才对杨承平笑道,语气有几分真诚,相对远离中枢已久的杨家来说,许家在京城的关系更加深厚,毕竟新法实施,谁都能噢到利益的味道,但官盐引卷可不是那么轻易得到的,有钱人家未必肯给你。

而引卷虽然在户部领取,但是提取食盐的地方却有几处,宋代盐类分几种:池盐、海盐、井盐、岩盐,就盐的形状和制法而论,又可分为颗盐和末盐,品质不一。价钱自然不同,而池盐盛产于西北。海盐盛产于淮南也是人尽皆知的事情。

就地利来说,入蜀最佳的选择当然是在淮南走水路,所以许汉卿才会下江南考察,在各州转了圈,终于选定杭州为切入点,然而做生意过江龙往往不如地头蛇熟悉门路,有盐引未必能拿到好盐,所以许汉卿当然想找个人来合作。

经过打探之后,目标人选就是杨承平,两人出身名门。而且也有过数面之缘,对对方都有一定的了解,同样想做食盐生意,优势互补,简直就是天作之合,既然如此,那还有什么可犹豫的,两人说通之后,迅达成合作意向,敲定合作细节,分工协作,当然没有忘记至关重要的利润分配问题。

“许兄吃些亏,让小弟占些便宜,二一添作五,如何?”杨承平笑道,这只是客气话而已,双方的投入差不多,不存在谁占大头问题,所得利润当然对半分。

许汉卿缓缓摇头,伸出四个手指,说道:“四成”。

杨承平顿时轻微皱眉起来,当然不会认为许汉卿高风亮节,自愿只要四成利润而已。

最新小说: 寨主嫁到 重生之我是许文强 绝色影后:邪佞帝王攻略记 嫡女鸩毒 穿越育儿系统 重生之唯吾天下 佳人有点毒 三国第一妹控 邪王诱爱:狂傲爱妃不好惹 天降萌宝:赖上迷糊娘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