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逍遥江山 > 第2377章 古来万事东流水

第2377章 古来万事东流水(1 / 1)

杨峥嘿嘿一笑,道:“圣人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才是智者,看来这一科的翰林院也不全是庸才,还有些可造之材,翰林院幸矣,大明幸矣!”

曹状元与那勉强站起来的徐有贞听了这一番话,差点没一头撞死,这是当面打脸啊。

那进士被杨峥一番赞扬,既欢喜又有些忐忑,悄悄看了一眼曹状元,看人家神色就如同喝了几斤白酒似的,脸红如火,哪还敢多言。

好在杨峥没继续废话,接着先前的话儿继续说了下去,本官先前所言,就是要告诉诸位,咱们大明的内阁不是昔日的宰相,用不着事事躬亲,他只需做好一个决策者,入阁者只需专注于决策职责,越俎代庖包办一切,即使夙兴夜寐,却可能只是一个优秀的执行者,而非合格的决策者。正如魏征所言:“委大臣以大体,责小臣以小事,为国之常也,为治之道也。”

众人虽觉得这话儿有些言过其实,可细细品味却也不是没有道理,三杨彼此看了一眼,杨溥小声道:“这小子果然看得明白?”

事实上,杨峥说得不错,自从朱元璋废除宰相后,一反自秦以来将内侍人员逐步升格为正式朝官的做法,而是将已定型的国家机关和职官重新贬降为侍从。这样的模式曾经维持到他去世为止。其所以能勉强试行了十多年,主要是由于朱元璋本人具有着不同于其后代皇帝的优异条件,他“肇迹民间”,“备历艰难,饱谙物态”,作为创业开国之君享有极高的权威,又具有丰富的政治军事经验和才能,并且极勤于政事,所以能够以这样的体制推动当时国家机器的运转。但这是变局而非常局,可以适用于一时,而难垂诸久远。因为,由一个全能的至高无上的皇帝大权独揽,小权不放,事必躬亲地履行全部统治职能,事实上是绝难世代相承的,所以永乐后开创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因朱元璋早就定下规矩,不可再立宰相,可没宰相皇帝也吃不消,明成祖成立内阁以后,把原来宰相拥有的决策权牢牢把持在自己手中,议政权分给内阁,行政权分给六部。地方上分三司,分管司法、军事、行政,直接对六部负责,最初的内阁只有一部分的权利,但随着后来的皇帝懒散,久而久之,内阁掌管的政务越来越多,地位也越来越高,到仁宗的时候,仁宗皇帝因杨士奇、杨荣等为东宫旧臣,升杨士奇为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杨荣为太常卿兼谨身殿大学士,之后杨士奇、杨荣等人均兼有尚书职位,虽然身居内阁,其头衔均以尚书为尊。自此,内阁权力加重,成为皇帝的最高幕僚和决策机构,内阁的地位与作用已凌驾与六部之上了,等到宣宗登基,内阁已坐实了大明文官集团的代言人的地位,入阁的大学士在处理政务时只需将从六部送进来的奏折,写好的处理意见,票拟在奏折后送给皇帝定夺,然后在发放给内阁,内阁凭着皇帝发还的奏折,输送给六部,一切事物皆有六部的官员去执行,这其间内阁说辅佐天子倒说得过去,说什么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整个大明从洪武十五年建内阁以来,几乎没人能做到这一点,杨峥所言并非毫无道理。

见众人沉默,杨峥嘿嘿一笑,冲着曹状元看了看,虽说没说什么,但那神情分明在说,状元郎这一番话可说的对。

曹状元虽不想承认,可细细品味,却不得不承认杨峥所言有些道理,一时找不到什么话儿反驳,冷哼了声,干脆做出没看到对方的可恨的模样。

“这第一件是决策,不知这第二件事什么?”一阵沉默后,胡滢忽然开口问道。

胡滢是三朝老臣,如今又是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可谓是权倾朝野,他这么说,显然是认同了杨峥的说话,场上众官儿虽有不服的,听了这话儿也不敢说什么。

杨峥嘿嘿一笑,冲着胡滢抱拳行了一礼,道:“既然是胡尚书询问,那下官又要唠叨几句了,还请您老人家莫要见怪才好?”

胡滢也是个好爽之人,闻言哈哈一笑道:“你这滑头,又弄什么鬼,只要你说的有理,你唠叨几句又何妨?”

杨峥道:“有胡大人这一句话,下官就放心了,免得有些状元郎又寻着缝儿,变着法儿说我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拖延时间了?”

“你……?”曹状元听得大怒,说了一个“你”,想起先前的羞辱,愣是没继续说下去。

众官儿看得摇了摇头,心道:“这个杨大人太能记仇了,就这会儿还不让挖苦他人,亏得我们是他的朋友,这要是敌人可有的头疼的,怪不得江南这么多年安定不下来,一到他的手中,便成了富庶之地了?想来那些酷吏怕是受不来这种时时折磨人的言语,一个个羞愧的自杀了吧?”

杨大人好生得意了一把,道:“话说,贞观初年,大唐刚刚安定,备受唐太宗信任的谋臣房玄龄,杜如晦刚刚领了差事,一个做了受封为梁国公。官任中书令、尚书左仆射、司空等职,总领百司,另一个获封蔡国公,累迁尚书仆射,二人都是有才学之人,为大唐的贞观之治添砖加瓦,时值天下初定,朝章国典还很不完备,他与尚书右仆射杜如晦共掌朝政,参与制定典章制度,主持律令、格敕的修订,监修国史,又与魏徵同修唐礼;调整政府机构,省并中央官员,那叫一个忙啊,忙得昏天暗地的,让人看着心疼。”

众人听他说了半天,迟迟不入正题,有心想提醒几句,可想起刚才胡滢发了话儿,想说的话儿愣是吞回了肚中,任由杨峥在哪里娓娓道来:“说是一日,唐太宗见房玄龄、杜如晦二相昼夜辛劳,不喜反忧,说:“朕听说你处理公务夜以继日。你身为仆射,最重要的职责是广求贤才,但你这么忙,哪有时间来为国选才。以后你只要把握重大的方针、政策就可以了,具体事务就让别的人去办吧!二人都是聪明人,立即听明白了皇帝的话,这是让他们懂得用人,当晚两人就把细事琐务交办属吏,遇有大事才亲自处理,这样以来,朝廷局面反而比他二人处理的时候还好,二人越发大胆放手,着手提拔人才,房玄龄用人,不求备取人,也不问贵贱,随材授任;恪守职责,不自居功,杜如晦识量清举,神彩凝映,德宣内外,声溢庙堂。此二人知人善任,才有了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后人评价二人时说,太宗以上圣之才,取孤隋,攘群盗,天下已平,用玄龄、如晦辅政。兴大乱之余,纪纲雕弛,而能兴仆植僵,使号令典刑粲然罔不完,虽数百年犹蒙其功,可谓名宰相。然求所以致之之迹,逮不可见,何哉?唐柳芳有言:“帝定祸乱,而房、杜不言功;王、魏善谏,而房、杜让其直;英、卫善兵,而房、杜济以文。持众美效之君。是后,新进更用事,玄龄身处要地,不吝权,善始以终,此其成令名者。”谅其然乎!如晦虽任事日浅,观玄龄许与及帝所亲款,则谟谋果有大过人者。方君臣明良,志叶议从,相资以成,固千载之遇,萧、曹之勋,不足进焉。虽然,宰相所以代天者也,辅赞弥缝而藏诸用,使斯人由而不知,非明哲曷臻是哉?彼扬己取名,了然使户晓者,盖房、杜之细邪。两人身为明相,开创贞观盛世,靠的可不是两人个人的才华,而是用了整个大堂的人才。唯有人才的兴盛,才能保持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这也是我所说的第二件事,发现人才,提拔人才,做到才学之士,为皇上,为国家而用,只要做好了这两点做个内阁大臣也不是什么难事?我说的是么杨大哥?”

杨士奇一笑,虽不想承认,但也不得不说杨峥说到了点子上,本朝内阁不是前朝宰相,没那么多的门门道道,无论是权力上,还是在政务上都不能相比,唯一相同的地方,只有两点,决策与提拔人才,这才是内阁要做的,什么翰林不入内阁,那其实不过是文人自我身价的抬高,正要入了内阁,只要眼光远一点,能力出众些,决策上果断一些,其实都能做首辅,不要说杨峥做过侍郎,做过巡抚,就是一个七品县令,当真坐到了自己的这个位置上,未必不能干好这个差事,便点了点头道:“你说的不错,比起宰相,咱大明的内阁只需做好这两点便够了?”

有了杨士奇的肯定,众人就更不好说什么了,就连曹状元也是哼了一声,没有反驳的意思。

喜欢逍遥江山

最新小说: 上神,你家天规碍事了 特种书童 燕京纪事 农家傻女:冲喜乞丐夫 惠帝之子 女配系统总是崩 美人多骄 萌妃无敌:抢个邪帝来玩玩 枭妃惊华:妖孽王爷宠毒妻 魔女现世:面瘫王魔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