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逍遥江山 > 第2366章 万世同功汉马迁

第2366章 万世同功汉马迁(1 / 1)

实现了万国朝贡,盛世追迹汉唐;加强了中国明朝政府与海外各国的联系,向海外诸国传播了先进的中华文明,加强了东西方文明间的交流;这是古往今来,除张骞出使西域之后的又一件世界性的盛举,这样的壮举,却被金大人看做了祸国殃民岂不是荒唐至极,远的不说,就说今日郑公公西洋所得的宝物,何止千万,还有这些文风而来的西洋商贾,又给我大明带来了多少好处,这些诸位可以亲眼去看一看,走一走,看清楚了再来说话,捕风捉影,昧着良心说话,非君子所谓!“

这一番话让不少文武百官面露惭愧之色,先前的争论就此停顿,金濂虽有些不服气,可看了众人神情,自己又找不到话儿来反驳,隐隐的觉得自己对一个死人如此斤斤计较,却是有失君子风度,冷哼了声,便退会了队伍。

杨峥扫视了一眼众人,见没人再上前说话,暗骂了声:“算你们还几分良心?”当即抱拳对皇帝说道:“及观郑君,则全世界历史上所号称航海伟人,能与并肩者,何其寡也。郑君之初航海,当哥伦布发现亚美利加以前六十余年,当维哥达嘉马(瓦斯科#8226;达#8226;伽马)发现印度新航路以前七十余年。顾何以哥氏、维氏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我国民虽稍食其赐,亦几希焉。则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维哥达嘉马以后,有无量数维哥达嘉马,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是岂郑君之罪也!”“郑和之后,再无郑和。”“郑和之业,其主动者,实绝世英主明成祖其人也,请皇上明鉴?”

一旁的胡滢一看这局面,心头大喜,忙紧跟其后说道:“启奏皇上,郑和竟能于十四个月之中而造成六十四艘之大舶,载运二万八千人巡游南洋,示威海外,为中国超前轶后之奇举。至今南洋土人犹有怀想当年三保之雄风遗烈者,可谓壮矣!微臣恳请皇帝对郑和加以褒扬,好让后人铭记其丰功伟业?”

这时杨士奇道:“郑和七下西洋,使南洋无华侨,吾人将一无所能。此乃弘扬我大明礼仪精神不可磨灭,当以弘扬?”

杨士奇身为内阁首辅,胡滢身兼礼部尚书、户部尚书,杨峥吏部侍郎,都是朝廷举足轻重的人物,有这三人先后说话,其他人等自是不好再多说什么,大殿里忽然变得沉默起来,人人的目光看向了皇帝。

皇帝轻轻咳嗽了声,道:“三位爱卿所言甚是,郑和七下西洋,宣教化于海外诸番国,导以礼仪,变其夷习”功劳卓绝,为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值得后人相仿,当以弘扬!”

“吾皇英明!”众人纷纷跪到在地,大声赞扬。

皇帝摆了摆手,让群臣站了起来,目光落在王景弘的脸上,问道:“郑公公生前可以什么心愿?”

王景弘这次为了郑和的诰命,没少忙活,好不容易把这事儿给落实了,自是欢喜,眼看着皇帝的态度,哪敢怠慢,忙上前道:“回皇上的话,郑公公与第七次下西洋前已预知自己生命将终结,他立下遗嘱,出海前分别在太仓、长乐立碑表明自己心意。”

皇帝颔了颔首,群臣里不少人开始露出惭愧之色,太监因生理缺陷受世人歧视,他们死后不能入土祖坟,只能寻求佛教的精神寄托,以寺为坟。火化埋葬表示灵魂升天圆寂;功德圆满。因此,明时太监死后多火葬。与郑和、李童同一时期的太监兴安一生信佛,“临殁,遗命舂骨为灰,以供浮屠”。所以大多数的太监死后,都希望能死后自己的骨灰能埋入“浮屠”,活得安宁,这个要求绝对不算高。

皇帝当即点头答应,与南京修建佛塔供奉郑和骨灰,其次鉴于郑和功劳卓越,准其墓碑上刻有“三宝太监”封号。王景弘等人忙上前谢恩。

几件大事结局后,天算是彻底大亮了,接下来轮着其他部堂上奏,皇帝也不知是累了,还是懒得再继续听下去,摆了摆手道:“其他各部手中有所奏之事,均可在下朝后,送至内阁,由内阁拟好了票送至司礼监给朕披红便好?

其他部堂听了这话儿,自不好多说什么,纷纷上前应和了声,早朝各部堂的琐事,算是告一段落了。

众人本以为接下来皇帝必是下了退朝的指令,不少的官儿,已做好了离去的准备,却不想皇帝的屁股坐在龙椅上根本就没有挪动的意思,不免有些奇怪,宣宗虽说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但与这等早朝,速来不喜欢多待片刻,那次不是群臣尚未上奏完毕,便挥手让太监喊出了无事退朝的话儿,久而久之群臣也就习惯了这一套,似今日这等迟迟不难动静的早朝还是头一次,不少已经转过身来的官员,不得不重新转过身来面对着皇帝做出一幅恭敬的模样,心里却早已嘀咕开了。

杨峥头一次参与这样的早朝,对什么规矩所知并不多,脑海里残留着前世影视剧里皇帝没走,大臣都不能走的印象,竟是少有几个站着没动的人,而这一切恰好落在了皇帝的眼里,心动:“这个杨小弟果然是个厚道人,不像那些群臣,巴不得快些离开才好,群臣也只自己刚才走的太过急躁了些,不免有些脸热,可事儿又不能说什么,也只好尴尬的站在哪儿。

好在宣宗没在这事上多做计较,冲着杨士奇道:“杨爱卿开始吧?”

杨士奇嗯了声走出队伍,面对众人道:“今日寻诸位大人前来,是有一件大事相商?经过多日的筹备,朝廷出兵瓦刺的准备已充足,随时可以出兵,只是在这人选的官职上还需诸位一同来斟酌斟酌?”

毕竟关乎自己的事情,杨峥立即收起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性子,竖起了耳朵,一副聚精会神的神情。

群臣因杨士奇的这一番话开始窃窃私语起来,刚刚还算宁静的大殿,重新恢复了热闹。

等了片刻,皇帝没见有人说话,显得有些满意,轻轻咳嗽了声,道:“这事儿,朕已与吏部尚书大人商议过了,此番出兵关乎我大明国威,因此规格上比往日要高一些,朕打算封杨峥为海清伯,为我大明扫清海内,壮我大明国威,不知诸位爱卿意下如何?”

群臣显然没什么准备,被宣宗这突如其来的一问,除了内阁,几个尚书之外,其余官儿莫不是楞了一下,跟着窃窃私语起来。

杨峥也吃了一惊,自己才不过三十岁就封了伯,这未免太看得起自己了,当然了,比起这个伯爵带来的震撼,他更在意的是杨士奇的那个眼神,先前有些摸不着头脑,此时慢慢回味,只怕是与这伯爵有关,凭着二人的关系,他相信杨士奇绝对不会在这件事上做什么害他,相反他定是看出了什么来,才会如此做,可看了什么,单靠一个眼神来说明,是说明不了什么的。

杨峥很想走过去拉着杨士奇好好问一下,那个眼神到底是什么含义,可这里是大殿上,不说不容许官员之间拉拉扯扯的,就算容许,众目睽睽之下,他也做不出这一点来,唯一能做的,就是把那眼神再回味回味,从中寻出蛛丝马迹来。

群臣一番议论后,纷纷表示了赞同,能站在这儿的都是聪明人,就给杨峥封伯的事情,皇帝口口声声说的是与群臣商议,可海清伯都已公布了,这说明什么,说明皇帝从内心深处早已认定了这件事,而且内阁的三位阁老,六部的几位尚书都没吭声,这就更说明皇帝定是在这件事上与他们商议过了,获得了他们的一致赞同才选择在早朝公布了这件事,看明白了这一点除了对杨峥表示羡慕之外,无人上前说什么。

宣宗对群臣的这个表现十分满意,恩了声,道:“难得诸位意见统一,这件事那就这么定了,杨峥……?”

杨峥吓了一大跳,下意识的道:“微臣在?”

皇帝道:“朕刚才的话儿你也听到了,这次你以海清伯的身份领兵出征,希望一举扫平瓦刺,壮我大明国威,你可要好好干?”

杨峥心道:“扫平瓦刺,皇帝老兄,你这胃口未免大了些,别以为给了一个伯爵的就想让老子卖命,那瓦刺是什么人,你还不清楚么,若是能喊出几句口号就能消灭的,当年洪武爷,永乐爷也不用一而再,再而三的出兵蒙古了?”

“皇上……?”就在杨峥思索着如何应答这一番话的时候,却听得一个声音喊了出来。

杨峥抬头一看,见是平日里说话最少,影响力却最大的杨溥,见他站出来,不免好奇,心道:“这老头这是遇上了什么大事,把他急成这样?”

最快阅读,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喜欢逍遥江山

最新小说: 魔女现世:面瘫王魔妻 上神,你家天规碍事了 美人多骄 农家傻女:冲喜乞丐夫 惠帝之子 燕京纪事 女配系统总是崩 萌妃无敌:抢个邪帝来玩玩 枭妃惊华:妖孽王爷宠毒妻 特种书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