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逍遥江山 > 第2166章 莫损心头一寸天

第2166章 莫损心头一寸天(1 / 1)

加上宋代的疆土不如唐代,不得不将目光放在了海上贸易来增加财政收入,及收购进口物资来满足皇室、官僚的生活需要,因此有宋一代对海外贸易十分重视。早在开宝四年,就设置市舶司于广州。以后,北宋政府又陆续在杭州、明州、泉州以及密州的板桥镇、秀州的华亭县设置市舶司或市舶务,自从市舶司大名算是响彻九州了,明朝多半延续了宋朝的市舶司制度,虽有建立但并不多,随着朱元璋海禁后,多半的市舶司被荒废,留存的多半是永乐年为便于下西洋所设的市舶司,多是水路便利的城池,如直隶太仓州黄渡镇、福建的泉州(后移至福州)﹑浙江的宁波各一司。在广东的是专为占城(越南)﹑暹罗(泰国)﹑满剌加(马来西亚)﹑真腊(柬埔寨)诸国朝贡而设﹐在浙江的是专为日本朝贡而设。在福建的是专为琉球朝贡而设,一时大明的市舶司倒也繁荣了一些日子,随着下西洋停止,繁荣不在,许多的市舶司已破烂不堪,早已不复当年的模样。

苏州于永乐三年复置太仓黄渡、宁波、泉州、广州、交趾云南、五市舶司,准日本通贡宁波,琉球通贡泉州,但民间海禁事例并没有取消,所以市舶司的对民间的贸易并不大,也渐渐没落,久而久之不问世人所知。

杨峥这次修建市舶司目的是从接着海禁解除,朝廷重新下大西洋的便利,好借此机会从中谋取海外贸易的好处,以此来带动苏州的商业发展,所以市舶司位置的确定可谓是重中之重,来不得丝毫的马虎。

事实上这事儿他早在半月之前就动了心思,并且亲自考察后,心头最佳的位置在太仓和吴淞江,这两地都是难得好地方,水路便利,难得是与长江接壤,但经过仔细斟酌后,杨峥还是选择在吴淞江修建市舶司作为开展海外贸易的理想所在。

这并非是一时冲动,事实上是从大局上来看,吴淞江也绝对是首选的地点。苏州一直是环太湖地区的中心,这与春秋时吴国开凿南北大运河最早段落的邗沟被历代所沿用,让苏州在水路运输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有关,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全国经济中心开始移到南方,苏州的地位也越发显得重要,而吴淞江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因地理位置的绝佳,使得它是苏州与大海之间连接的最重要、最便捷的通道。所以,沿吴淞江的重要港口市镇作为苏州海外贸易的重要出口,在这里修建市舶司无论是对苏州也好,对大明也罢,都是不错的选择,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上海?他从前世的记录上得知,吴淞江是上海,通往临近城乡的主航道。主要原因当然是络远不及水路发达和便宜,大量的消费品、燃料和工厂原料、成品,都需依靠水运。许多上海至杭州、嘉兴、湖州、苏锡常等地的客轮航班线,其上船地点就设在今河南北路至浙江北路之间,使苏州河成为当时上海内河班轮客运的最大汇集地。同时兴隆的还有货运船只和货运码头。最大宗的货物是进沪供沪人消费或经上海出口海外的蚕茧生丝、麻棕鬃刷、茶叶土产,以及稻酒鱼肉、蔬果食品、砂石建筑材料等;又有大量“洋油”、“洋布”、“洋火”、“洋参”之类舶来品与经海岸交通来到上海的南北货经由苏州河散向杭嘉湖、苏锡常富庶地区。以吴淞江作为修建市舶司最佳之地,他不知能不能早一些催生上海这座东方明珠一般的城市!尽管这个时候的上海只是一个大一点的乡村聚落,但谁知自己这一手举措,会不会这个大一点的村落,变成一座商业重镇呢?“

位置定下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着手修建了,要说这事儿与苏州来说算是好事,毕竟市舶司一旦修建成功,就标志着苏州的海禁算是解除了,往日的渔船,海船都可以出海,苏州的瓷器、茶叶、绸缎、印花布、缎绢、水银、雨伞、玻璃制品都可以走出苏州换取他们所需要的财富,对此他并不担心有人会反对这件好事。但好事也有让人发愁的事情,如修建市舶司的费用,苏州府衙根本拿不出这笔银子,若有的话也不会任由苏州的饥荒猖狂这么久了,而朝廷当初给出的银子不足五万两,早已被他用于救灾了,所以摆在他面前的第一大苦难就是这笔银子如何解决。单说这银子的事情还在其次,比这个更让人头疼的事情则来自吴淞江。

吴淞江水来自太湖,太湖湖水通过松江、娄江和东江入海,便是所谓的“三江”。三江”都曾是水量浩瀚的大江,尤以中支松江为最宽主流。多部史籍记载,松江很长时间内,宽处在数米,江面宽阔,气势澎湃,有诗为证:“吴淞之水震泽来,波涛浩瀚走鸣雷”。从宋代开始泥沙淤积,水利选官失人、措施不当,民众大肆围垦造田,使吴淞江江面日益缩小,面积一小,而水流不变水患就变得严重,宋代多次疏通,只不过没有碰上好的水利官员,多年疏通成果并不明显,到明朝初年,作为太湖水入海通道的吴淞江下游严重淤塞,致使浙西连年遭受涝灾。永乐初年,吴淞江和黄浦下游壅塞,苏州、松江府一带大水成灾,刚刚登基的朱棣对此事十分看重,当即委派户部尚书夏原吉来江南筹划根治事宜。夏元吉采取“掣淞入浏”、“掣淞入浦”的方案,一方面将吴淞江上游引入浏河,直接出海以舒解淤塞之急;一方面采用本地诸生叶宗行的建议,开凿范家浜,使黄浦之水截过吴淞江,北流直接入海。当时朱棣鉴于工程浩大,水患严重,特批准他役工十余万疏通河道,经过夏元吉的谋划,终使太湖、淀山湖和浙西之水顺畅入海,解除了水患,自此保了苏州二十几年的安定,但二十年来河道很少疏通,以至于河道淤积得厉害,这次苏州大水便是因跄浦一百三十余里,潮汐壅障,菱芦丛生,淤泥成堆,限制了河道所致,可以说吴淞江已到了不可不治理的局面。一个市舶司所耗费的银两并不大,苏州府衙挤一挤还能拿出一点,可治理吴淞江可就不是一件小事,耗费的银两就不是一个小数目能解决的。

对于这个问题,杨峥大感头疼,昨日回来后与况钟一番商议,最终商业的是结果是分两步走,第一步银子的问题,这是一个大问题,初步算下来想要将吴淞江彻彻底底治理一番,少说也要二十万两银子,这些银子放在往年,苏州府衙倒也能拿得出来,但不巧的是今年的苏州城可谓是祸事不断,府衙的那点银子早已用得干净,实在拿不出来,所以这二十万两的银子是一等一的大事,这事儿况钟以为除了杨峥以外,别人无法根本解决不了,这等伤脑筋的事情就有杨大人亲自去办,至于吴淞江疏通的问题,这事儿就有他亲自出力了,鉴于他在民众还有威望,算起来治理吴淞江也算是给苏州百姓做一件天大的好事,他相信做好这件事并不难。

这不,为了壮大声势,今日一早他就贴出了告示,讲道理摆事实说了一通,就在他进府衙的这档口,徐朗就送来了消息,支持的人数可不少,许多百姓答应只要管饭,他们就去,在这种良好的局面下,况大人当即宣布了疏通吴淞江的任务,到天色大亮的时候,况钟已领一干衙役连带四百人自愿来帮忙的百姓赶往吴淞江。

对于况钟的高效益,杨峥自叹不如,同时心里暗叹了几声,都说这天下的官做什么官也不能做清官,事实上有些时候,没清官还真不好办事,这些百姓愿意去,多半是冲着况青天的名声去了,若是自己去试一试,有人去才怪呢,所以这事儿看似是况钟容易些,实则必然,人心这个东西可不是钱能买的,而银子则可以筹,用大诗人李白的话说,千金散尽还复来,人心未必能还复来。

对于这一番安排,杨峥也十分赞同,这不今日一早就着手如何弄到二十万两银子,先是寻来高掌柜将这两个月来盈利算了一下,说起来这次粮食危机之中,彭家米店多半是低价买进,高价卖出,加上朝廷的四十万石粮食也被高航给卖出去了,因此这次危机彭家米店还是趁机赚了一把,这座以皇帝名义开的米店,着着实实的赚了些银子,经高掌柜的统计,竟有四万两之多,若不是这两日杨峥将米价一低再低,数目本不该是这个数。

四万两按说是一笔不少的银子,可离二十万的目标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巨大的数目让杨大人着实有些不知该如何应对。

最快阅读,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喜欢逍遥江山

最新小说: 魔女现世:面瘫王魔妻 上神,你家天规碍事了 美人多骄 农家傻女:冲喜乞丐夫 惠帝之子 燕京纪事 女配系统总是崩 萌妃无敌:抢个邪帝来玩玩 枭妃惊华:妖孽王爷宠毒妻 特种书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