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短篇小说 >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赵子曰 > 第一百九十三章 长驱直向河内城

第一百九十三章 长驱直向河内城(1 / 1)

共城县孤悬在河东郡之最东北角。

这个县,北边、西边多山地,距离武陟、获嘉的距离,比新乡远,而且其间还有清水、百门陂等为阻,或言之,也就是说,相比新乡,它更处於孤城无援的状态。

所以,王须达部到了以后,用高季辅之计,效仿李善道,也是先对城内做了个招降,告知城内,如降,不犯百姓,继而攻城,乃将此城已是攻拔。——高季辅,是王须达营的副将。

被送到新乡城外,李善道部驻地的那百余辆大车,车中所载,便系百门陂之米。

也算是王须达完成了在去攻共城县前,对李善道的保证。

有道是,“万事开头难”。

刚开始起兵的时候,发展会比较慢,遇到的困难会比较多,但随着地盘的扩大、名声的增强,再攻城略地起来,相对的就会容易一点。比如新乡、共城,便都是较为轻易的就得到了。

当然,较以轻易的得到也不仅是因李善道爱民、礼士的名声现已鹊起,亦是因为李善道选择的此个攻入河内的时机不错。河内郡现兵力不足,他再挟累胜之势,自就河内守吏望风披靡。

看过随百门陂米一起呈到的王须达、高季辅的捷报,李善道很是高兴,令杜正伦代笔,给王须达、高季辅去了道嘉奖令,命令其营留兵一部,且驻共城,余则即还新乡。

既得新乡,李善道践行其诺,约束部曲,除秦敬嗣一部外,悉禁入城,市不易肆,非但不扰百姓,更将随军的粮食取了些,赈与城乡饥民;县寺本之吏员,尽皆留任,又凡城乡俊士,只要肯愿归附者,一概加以官职、散官之任。前后才只两天功夫,新乡县已然粗定。

新乡令名萧绣,萧梁宗室之苗裔,年三十余,白面长须,形貌清雅。

旁观了李善道安民的种种措施,萧绣从本初的“被迫接受李善道的辟用”,转变为了对李善道的刮目相看,心底里也算是开始渐渐地接受李善道,於是在这日,李善道从容问他,就接下来的对河内的用兵,他有何建议之时,他便没有敷衍,尽心尽力地献上了自己的意见。

“方今郡兵南下,郡中空虚,将军挥义师东来,整郡骇动,守令失色,士民恐乱。以将军连克清河、魏郡之威,士马之锐,卷而西进,取河内势如反掌之易。唯今所虑,闻将军统大军入境,郡府或会急檄以召孟善谊、独孤武都引部还郡。因仆愚见,眼前之计,上策无过於将军急引主力,攻袭河内;同时,别遣一部,至河阳,以止孟善谊、独孤武都部还郡。”

萧绣这番话里,后边的这个“河内”,指的当然是郡治所在的河内县城。

河阳,是河内县南边的一个县,此县南邻黄河,西边不远就是孟津等渡口所在地。

李善道听罢其言,拊掌大喜,赞叹说道:“不怪我与公一见如故,公之所意,正与我合!”

在问萧绣的意见之前,李善道已和郭孝恪、张怀吉等就此计议过,诸人的意见一致,都认为新乡既然已经得取,粮船再往前去,沿途已无关卡、城池为阻,便宜以急取河内为上!

从新乡往西,分是获嘉、武陟、修武三县,再过此三县,就是河内县城。

新乡县城距离河内县城,直接距离,只有两百来里地。

那么,以河内郡当前兵力空虚的形势,又以获嘉等三县的县城,都不邻永济渠,不像新乡县城,紧邻着永济渠,不先把新乡打下,粮秣的运输安全就不能得到保证而言之,武陟、获嘉、修武三县,的确是就不必先着急打下。於今河内郡已没有甚么机动兵力,这三个县所有者,只是本县的守卒而已,这种情况下,大可分兵看住此三县即可,主力完全可以直向河内县城!

於是,下一步的进战战策,李善道便就此定下。

当天召集诸营将领,李善道给他们分派任务。

孙朗营分作两部,一往获嘉、一往武陟,任务是看住这两座城内的守卒;令高曦引其营南往河阳,任务是夺下孟津,若能将河阳县城也打下最好,断掉孟善谊、独孤武都等北还河内之路;又令杜正伦,再代笔去令还在来新乡路上的王须达、高季辅营,令高季辅领兵千人,不用再来新乡,改道西行,前往修武,任务和孙朗相同,亦是将修武的守卒看住。

又令杨粉堆遣派信使,南渡河,去寻黄君汉、刘德威两部,看看他两部兵马现有无已至荥泽,如果已至,就请他两部兵马渡河入进河内郡后,沿温县、安昌前进,与李善道在河内县会合。

温县,位在河阳县的东边,获嘉等三县的西边,亦邻黄河,与荥阳郡的荥泽对岸而望。这里,是预定的黄君汉、刘德威两部渡河进入河内郡的地方。从此县向西北,过安昌,即至河内。

部署停当,军令下毕,再又休整一日,次日,各部便按李善道的命令行事。

高曦、孙朗两营,与李善道亲率的主力分开,一个南下,一个分赴获嘉、武陟。李善道则引秦敬嗣、高延霸、焦彦郎三营步卒,与萧裕部骑兵,仍是沿永济渠而前,开向河内县城!

……

行军一日多后,刚出获嘉县界,进入武陟县界,王须达率其部剩余之两千余兵,追赶来到。

又行一日多,将出武陟县界,距离河内县城已只有数十里地远了。

杨粉堆遣出的信使星夜兼驰,赶回来向李善道禀报:黄君汉、刘德威两部已到荥泽,即将渡河。温县没多少守卒,自保不暇,不敢阻拦他们横渡。估计四五天内,其两部兵就能到河内。

分兵之后,李善道现统之往袭河内的步卒,只剩下了一万三四千众,河内县城是河内的郡治,城池比较坚固,虽然郡兵大多已经南下了洛阳,县内的守卒也还算不少,只以此万余众攻城的话,短日内攻下的把握不是很大,但再加上黄君汉、刘德威两部,把握就大得多了。

李善道因令再传檄黄君汉、刘德威,请他两部不要以雨为虑,务必抓紧渡河,越早到达河内越好。——前几天开始下的小雨,这几天断断续续的,下下停停,不过一直没有下大。

万余步骑长驱直进,与粮船水路并行。

永济渠的最北段,通到涿郡,最南边则始於武陟境内。於此处,引沁水和南边的黄河水,灌入渠中。在永济渠的南口,部队停整了半日,等粮船从永济渠转入沁水,随后继续行军。

必须得承认,杨广开凿的这几条大运河,在开凿时确是耗费了极大的民力,也因此造成了极大的民怨,而今海内之所以大乱,这几条大运河的开凿也是一个直接的原因,可这几条大运河,亦的确是大大地产生了便利的效果。别的不说,就这一条永济渠,李善道此前之援助窦建德和用兵清河郡时,就已经尝到了这条大运河带来的便利,现用兵河内,又深感其利。

——若没有这条运河,黎阳离河内虽是不远,只这些随军的粮秣,就得征调更多的民夫,且运输粮秣的道路、所需之时间,也远不如走运河方便、快捷。

在部队暂驻,等待粮船转入沁水之时,有三四人,先后冒着小雨而来,求谒李善道。

这几人自报门户,有的武陟等县的士人,有的是武陟等县的县寺曹掾。

他们的名字,李善道都没有听说过,然李善道不以此而轻视他们,亲热地接见了他们,依照他们自述的擅长才能,当场各给了他们相应的任命。

却此数人,已不是第一批主动来投李善道的。前日在获嘉县境时,就已有获嘉县的县吏、乡吏、士人,因闻李善道得新乡后的一应爱民重士之举措,及萧绣也降了李善道,而来投他了。

且也不必多说。

只说兵马继行,改以沿着沁水,水陆行军,出了武陟县界,入安昌县界。

安昌县城,在沁水的南岸。

遥见南岸岸边,有隋将探窥,李善道知道,这必是安昌的守将。安昌也没多少守卒,又隔着沁水,不怕他们敢来袭扰。李善道故未理会与之,只令河上的粮船往南岸射箭,将之逐走。

前再行三二十里,一水由北而下,与沁水交汇。此水名叫丹水,源出长平郡之最北部,穿太行山而至於此。河内县城,就处在丹水与沁水的交汇之地,在沁水的南岸。

河内县,旧名野王,开皇十六年,改以现名。

到河内县城外时,天已近暮。

李善道传令三军,令就地驻扎,自引诸将到沁水北岸,眺视对岸的河内县城。

河内县城在丹水的西边。

李善道部现是处在沁水之北、丹水之东,从这一位置远眺,看不到河内城头的城防情况。

然可望见,其城占地颇大,比新乡县城要大上许多,城墙高耸,雉堞林立,遥遥见得阴云小雨之下,本该是炊烟袅袅已起的城中,炊烟却并不多见。

这肯定不是因为城中的住民少之故。

河内到东边的济源县一带,早在秦汉时就因南临黄河,北则经太行八陉之第一陉轵关陉可通河东,而商旅辐辏,人口繁盛,已是繁华之地,号为天下名都。今之城中炊烟稀少,无它缘由,只能是因城中百姓已知李善道兵马开来,或人心惶惶,做饭都没心情了,或已出城避难。

“萧公,你久在河内为官,郡府吏员和河内县的虚实,你当是熟悉的吧?”李善道问萧绣。

萧绣颇有点咬牙切齿的样子,回答李善道,说道:“将军,仆对河内郡府之诸吏,上到郡守,下到各曹曹主,尽皆熟知!河内县城,仆尝来过数次,其城防之虚实,仆亦稍知!”

“既如此,还请公详述,以便制攻城之策。”李善道略觉奇怪,不知萧绣为何有此衔齿之态。

萧绣为何咬牙切齿?还能是何缘故!

自是他仍在记恨郡府之前没有接受他“不要在让郡兵南下”之此建议的原因。

萧绣深吸一口气,说道:“敢禀将军,河内县城北邻沁水,要论此城,亦堪称坚牢,然将军今攻之,却有三利在将军!郡兵南下之后,城中守卒城中守军不足三千,此利在将军之一;孟善谊、独孤武都率郡兵南下时,随军带走了大批的粮秣,城中粮草匮乏,此利在将军之二;郡守无谋胆小,将军麾劲旅卷趋而至,其必惊惧,且城中士心亦必动摇,此利在将军之三!”

李善道顾郭孝恪等与秦敬嗣、高延霸、王须达、焦彦郎、萧裕诸将,问道:“萧公所言何如?”

郭孝恪点头赞同:“萧公言之甚是,城中守备空虚,粮草不足,士气低落,正我军攻城良机。”

秦敬嗣亦附和道:“郡守怯懦,我等士气正盛,一战可下。”

“既如此,明日拂晓,全军渡沁水,围攻河内!”

众将齐声应诺,士气高涨。

是夜,河东方面的一则情报送至,李渊留兵一部围河东,自率军西渡黄河,兵入关中。

老施新书:

最新小说: 女大三千位列仙班 你活不过这一集(快穿) 身为女王如何拒绝爱意 啾间失格 别养黑莲花皇帝当替身[穿书] 穿成反派昏君的鹤宠[穿书] 养弟 在全员美人的门派当掌门 皇后有个造梦空间 女帝强势宠:摄政王爷,太腹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