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五回帝国在准备
“听说了吗?最近长安县有一户人家一胞生了三个娃。真是厉害啊”龙尾道处,百官云集,一个工部官员笑呵呵的对身边的同僚说道。
“听说了,听说了,昨天报纸上都登出来了。听说长安县令下了命令,那一户三个孩子将会由县里来抚养。”身边的同僚也连连点头说道:“真是厉害啊”
“呃我可是听说新罗那里发生战争了,你说新罗公主嫁给了我们大唐,在大唐的支持下,新罗是不是能统一新罗三国。”身边的又一位工部同僚小声的说道
“那可说不定。听说高句丽和百济已经联盟了。这两个国家联盟可就不简单了。”先前的一个官员摇了摇头道:“尤其是高句丽,当年可是曾经抵挡过杨广百万大军的进攻的,那可是百万骁果大军啊其战斗力丝毫不在我大唐常规军队之下。连杨广都打败不了的高句丽,新罗岂能抵挡。哼哼,以为与我大唐和亲,自己的实力就能涨上一大半,根本不将高句丽和百济放在眼中,统一三国岂会有那么简单的事情,除非有陛下出手,也只有陛下这样的人物,才是真命天子,统一天下。新罗女王,嘿嘿,还是一个女的,岂能有如此大的能耐?”
“诸位,你们说陛下已经娶了新罗公主,我大唐会不会因为此事出兵新罗,击败高句丽呢?”这个官员的话音刚落,周围顿时就静了下来。高句丽一直是中原汉人的一个禁忌,辽东之地已经成了一个死亡之地,凡是踏足辽东之人,大概除掉那些商贾之外,再也没有人去那个地方,十几年过去了,如今的从涿郡到辽河那段路上,还有白骨野露在外,没有来得及掩埋,也没有人去掩埋。中原汉家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家丧失了丈夫和父亲的。在场的官员们,也有不少亲朋好友死在辽东之路上。王薄的《无向辽东浪死歌》到现在还在山东诸郡内流唱着。这个时候若是派兵去辽东,恐怕有许多人心中都是在担心莫说军中了,就是朝中也是有人不稳的。
“上朝了,休的胡言乱语。”说话的是崔浩然,他是新任的礼部右侍郎,主持报纸之事,在朝中也是炙手可热的人物,甚至有人说,不久之后,他就会升任左侍郎,然后升任尚书,可以说,他的前途是一片光明。所以他一说话,众人赶紧不在说话了。
崔浩然虽然止住了别人,但是自己心中却是涌起了滔天巨*,没有人比他更明白新罗三国之间的事情了,这些情报可不是传到国内来的,而是锦衣卫统领秦九道亲自送来的情报,这种情报为什么会刊登在唐风之上,崔浩然一开始不明白这点,因为这是新罗之事,与大唐隔着十万八千里,大唐百姓有必要知道这些吗?但是刚才听了几个官员的讲话之后,心中的一点想法顿时消失的无影无踪,或许真的像这几个人想象的那样,出征新罗恐怕是既定的国策了。甚至报纸的出现,或许也是与此事有着很大的关系一想到这里,崔浩然更加的沉默了,他决定了,等到上朝之后,他要保持沉默。他只是一个小小的侍郎,处理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可以了,哪里还管到其他。
“陛下驾到,众臣早朝。”随着千牛卫士兵的大喝声响起,整个龙尾道上寂静一片,众官员按照各自的品阶站好,前面的几位皇子,然后是几位宣德殿大学士,然后是三省官员,接着就是各部尚书、侍郎之类的,数百人排成了长队,寂静无声,缓缓而行。而这个时候,天边的一轮红ri跳了出来,照耀在广场之上,大唐帝国的早朝开始了。
“陛下,今年两湖大熟,粮食已经堆满了粮仓,一部分即将起运长安。臣等奏请,在太仓附近修建大型粮仓十处,以安置这些粮食。”岑文本出列说道。
“粮食就不要安排到长安了,就安排在洛阳”卢照辞想了想说道:“迁都是势在必行,这个时候将粮食运往长安,不久之后又要运往洛阳,浪费人力财力。”卢照辞皱了皱眉头,想了想说道:“朕知道太仓中的粮食还能支撑半年之久,半年时间,足够朝廷迁都了。”
“臣遵旨。”岑文本赶紧说道。
“朕今ri召集诸位臣工前来,是有要事要处理。”卢照辞待岑文本回到原位之后,挥了挥手,止住了长孙无忌等人继续论事,说道:“第一件事,因为前隋末年常年战乱,驰道荒废,多处南行,这对我大唐的发展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户部、工部商量一下,加紧修建驰道。以河北为先,人力可以从草原俘虏,或者西域俘虏中挑选,若是有中原百姓参与整修驰道,可以每天给予钱粮,不可扰民,以免出现前隋末年杨广修建大运河之事,体恤民力才能使国家长久。”
“臣等遵旨。”岑文本和杜如晦两人站起身来,拱手说道。只是岑文本脸孔一阵颤动,却是不知道在想着什么
“第二件事情,朕准备举行三个月后在朱雀门下检阅我朝军队。总参谋部、兵部,要妥善安排。还有礼部,可以邀请周边属国前来观看。”卢照辞扫了底下的群臣一眼,说道:“士兵为五万人,皆为我朝激ng锐。”
“臣等遵旨。”房玄龄和王珪赶紧说道。那岑文本听的脸se更加的差了。
“这个时候,距离朱雀门检阅军队还有三个月。克明。”卢照辞的目光最后落在杜如晦身上,双目中闪烁着一丝怜惜。
“咳咳,臣在。”杜如晦咳嗽了一两声。
“三个月内,让工部左侍郎宇文辉建造一栋庙宇来,叫做英烈祠,用来祭祀历代为中原大地身丧战场上的将军、士兵,不得有误。”卢照辞挥了挥手说道:“三个月后的十五ri,也就是十月三ri,朕要率领宗室、文武百官亲自祭奠这些英灵。然后昭告天下,我朝后世君主每年的十月三ri都要祭奠这些英灵。不得违背。”
“臣遵旨。”杜如晦本书}整理w赶紧应道。
“祭奠英灵,陛下是想干什么?难道真的想插手新罗三国之事吗?”岑文本抬起头来,淡淡望着卢照辞一眼,双眼中露出一丝不解之se,还有一丝担忧之se。高句丽永远是中原汉人心头上的噩梦,因为死在辽河两岸的人太多了,大唐的国力虽然经过半年的努力,恢复了一些,但是还没有达到昔ri的水平,这让他很是担心,这个时候插手新罗三国,是不是太早了一点。
“崔浩然。”卢照辞又在人群之中搜索了一番,最后落在崔浩然身上。
“臣在。”崔浩然神情一愣,赶紧出列。
“英烈祠之事,你要在唐风上刊载,然后运用驿站,广发天下,朕要大江南北,在十天之内,都必须有这样的消息传开。”卢照辞咬牙切齿的说道。大唐疆域何其广大,十天之内达到,恐怕也是动用帝国速度最高的驿站,那就是八百里加急了,非有重大急事,不得动用的,非又帝王圣旨不得动用的,由此可见卢照辞对此事的重视。那岑文本闻言,轻轻的叹了口气,他终于断定卢照辞这个时候准备做什么事情了。只是,若是如此,就能将掩盖在大唐百姓头顶上的恐惧消除,是不是太简单了。但是岑文本没有说出来,因为卢照辞并没有说明,他的这套组合拳到底是要做什么,作为臣子的可以猜测帝王的心思,然后做出相应的对策,用来迎合帝王的心思,或者就是规避风险,但是若是在帝王发现臣子在猜测自己心思的时候,也许表面上不会说什么,但是在心中也是相当忌惮的。作为臣子,以后的ri子恐怕就难过了。岑文本是何须人也,他岂会犯这种错误。所以只能坐在那里不再说话。
“大将军来了吗?”卢照辞扫了人群中一眼,最后皱了皱眉头,说道:“秦九道,带上朕的车子,去大将军接大将军去御花园,朕要请大将军。让苏定方也过来。”
“奴婢遵旨。”秦九道神情一动,赶紧说道。
“好了,今ri就到这里你们都退下崔浩然崔卿,你也留下。”卢照辞站起身来,挥了挥手说道。
“臣遵旨”崔浩然面se一变,禁不住脸上露出一丝冷汗来。这个时候被贞观天子喊了过去,可不见得是好事情啊,但是既然是贞观天子相召,他也不得不去,赶紧应了圣旨。
“臣等告退。”岑文本等人见状,赶紧拜了下来。早朝之中,或是为一个仪式,或是有大事发生,或者就是卢照辞有圣旨要颁布,因为一些小事都是由宣德殿的几位大学士和佐官们处理,卢照辞要处理的事情并不多。
“哎”岑文本望着从后殿消失的卢照辞身影,深深的叹了口气。邀请大将军前来,不是谈论出兵征讨高句丽又是为了何事,想徐世绩和薛仁贵、秦勇等人在草原上厮杀了近一年之久,草原上每天都是血流成河,也不知道有多少人都死在唐军手中,颉利可汗听说也都被围困起来,随时都能被击杀。这股虎狼之师在草原上可是杀的起劲了,趁着这个机会,横扫高句丽,以报当年死在辽河两岸的中原士兵的仇恨,也是顺势而为。
“首辅大人,陛下召见大将军倒还可以理解,可是召见大将军的同时,却召见崔浩然。难道召见大将军还需要一个小小的侍郎大人陪伴的吗?”长孙无忌在身边淡淡的说道。他是极度不满此事。若是要陪同大将军,也是应该自己前往的,或者宣德殿的几位大学士都是可以的,什么时候轮到崔浩然这个小人物了。只见他得脸上露出一丝不满之se来。
“陛下自然陛下的打算,非我等能议论的。”岑文本正在为卢照辞要征讨高句丽之事而烦恼的,岂会与长孙无忌纠缠,不由的冷哼道。
“你,岑大人,岑兄,且等。”长孙无忌双眼一动,原本脸上的一丝恼怒忽然消失的不见踪迹,身体不由的上前走了几步,与岑文本并列而行,脸上更是露出一丝笑容来,说道:“岑兄聪慧,是不是看出点什么来了?”长孙无忌也确实聪慧,岑文本原本就是一个谦和之人,对名利之事也不怎么重视,尤其是位列首辅多年,更是如此,既然如此,那就是其他的事情,那又是何事呢长孙无忌心中顿时涌起一阵好奇来。
“辅机难道真的没有猜出来吗?”一边的杜如晦忽然插过话来,深深的叹了口气,道:“陛下修复驰道是为了运兵之用,而粮草集中在洛阳,也是为了方便粮草转运所用。难道大人到现在还没有反应过来吗?哎”
“陛下演军,就是耀武扬威,使前来观看的大唐官员、百姓对大唐军队产生必胜的信念,消除当年前隋杨广征讨辽东带来的恶果,而设英烈祠,皇家祭祀,就是为了提高军人士兵的地位。以为以后征讨高句丽而准备。”杜如晦也出言说道:“若是没有猜错的话,陛下还有后手,征讨高句丽已经是必然之事了。”
长孙无忌闻言默不作声,一开始,他被岑文本点醒的时候,就有点怀疑了,此刻房玄龄和杜如晦两人说的如此清楚,他岂会不明白。当下吓的面se苍白,忍不住说道:“那崔浩然,哎恐怕陛下征讨辽东之事在半年前就已经有这个打算了。那个唐风报纸就是为了此事而创办的。有唐风作为耳目,恐怕全国不久之后,就会掀起报仇的口号,要知道,当年可是在辽河旁边死伤了不少人,家家丧夫,家家丧父。这可是一捆干柴啊只要有把烈火,足够燃起熊熊大火啊可以将大唐百信心中的畏惧转变成仇恨,以发挥巨大的力量。这股力量能淹没所有的反对力量。征讨辽东,如今就差这团烈火了。”
“烈火马上就要来了。”岑文本摇了摇头,指着背后的宫殿,御花园也是在那个方向,显然岑文本说的就是崔浩然前往御花园的事情。
“阻止还是不阻止?”长孙无忌深深的望着岑文本说道。其他的房玄龄和杜如晦两人也一起望着岑文本,等待着对方的反应。
“大势所趋,想阻止也阻止不了了。”岑文本仰天长叹道:“陛下已经策划了半年之久,所有的事情都想到了,哪里还有我们说话的地方,如今唯一能做的,就是赶紧调遣粮草,工部加紧抢修驰道,如此一来,我军的胜算还是很大的。想必陛下也是不会打没把握的仗,诸位难道没有听到陛下命令我们加紧修复驰道,囤积粮草与洛阳吗?陛下还是有准备的,这场仗没有半年一年的时间是打不起来的,诸位还是放心就是了,待驰道修成之后,形势又会是一个样子,想必到那个时候,出征高句丽的时机已经足够了。”
“不错,不错,首辅大人说的极是。”众人闻言连连点头,眼前的这个首辅大臣确实不同凡响,很快就解决了困局。
“不过,话又话又说话来,诸位大人,虽然是在半年之后,可是新罗局势也是不容忽视的。陛下之所以如此,也是因为新罗局势所至。新罗若是被高句丽和百济所灭,新罗半岛就会为高句丽所掌控,对于我大唐来说是一场灾难,到时候,对方在新罗是占有地利之便,新罗人也是相当排外的,我大军若是不能速战速决,对于我大唐来说,就会死伤无数,甚至还有可能重蹈当年隋炀帝的覆辙。驰道、粮草、器械等等都必须快速完成。争取在半年之内完成,免的贻误军机。”岑文本又吩咐道。
“这是自然。”众人连连点头,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众人只能是想方设法的抢修驰道,运送粮草,将一切都准备妥当,才能使大唐能迅速的解决战斗,免的被对方拖入战争的泥潭之中,影响到国内之事,重蹈当年隋炀帝的覆辙。
“大将军来了。”房玄龄眼尖,忽然指着远处的一队人马说道。
众人望了过去,却见李靖骑着战马,缓缓而来,而在他的身边,却是卢照辞的马车,由八匹白se的骏马拉着。周围尚有御林军护卫。
“大将军就是大将军,居功不自傲,实在是人臣的楷模啊身为人臣就应该以大将军为榜样。”岑文本见状不由的赞叹道。众人也都连连点头,刚才贞观天子在大殿上说的很清楚,以自己的马车接大将军李靖,一是为了尊重,二是因为李靖不良于行。但是李靖仍然是坚持骑着自己的战马,恐怕若非自己患又足疾,甚至连战马都不骑了,如此风范确实让人赞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