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短篇小说 > 匡扶汉室 > 第二十六章 我都不知道怎么输

第二十六章 我都不知道怎么输(4 / 1)

第二十六章 我都不知道怎么输

学生?夫子?张绍又想到什么鬼主意,徐庶心中奇怪,却只含笑道:“是阿绍啊。”

张绍对面露疑惑的夏侯霸解释道:“还没来得及告诉二舅,徐先生在新野时,可是我的蒙学老师呢!”

有这回事?这年头的习惯一般是,冠族家的孩子八岁开蒙,学六甲五方书计之事。张飞虽然出身寒门,习于兵革,但受当过大儒卢植弟子的刘备影响,也很重视下一代的教育,所以张绍确实已经入蒙。

但徐庶那会整天忙着为刘备筹划大事,哪有功夫教小屁孩读书啊,孩子们的老师,明明是另一位大儒郑玄的弟子,北海人孙乾。

但张绍这么做肯定有他自己的理由,徐庶遂笑着颔首,认下了这个弟子:“阿绍聪慧,许多字教一遍就会。”

张绍立刻答:“先生谬赞,弟子现在识的字也还不够。”

二人就这样当着夏侯霸的面,话赶话地编了下去,徐庶开始领会张绍的意图了,遂道:“是啊,阿绍《急就篇》都学一半了,眼看接下来就能开始学《孝经》,知室家长幼之节,可惜却因战火耽误了。”

张绍道:“但现在曹丞相不是已经克定荆州,不用打仗了么。”

他仰面问夏侯霸:“二舅,吾等会在江陵待一段时日吧?我能否在徐先生闲暇时,找他继续习字,将急就篇学完呢?”

“这……”夏侯霸有些犹豫,这样真的合适吗?遂推脱道:“你看徐先生如此忙碌,怎能再劳烦他呢?”

徐庶立刻道:“我倒是无妨,这几日公事忙完后,便能稍得闲暇。”

他又叹息一声:“我也是因为可惜阿绍的天分啊,仲权君,阿绍的聪慧,你是知道的,但世上孩童,少时了了者,大未必佳,何也?家人愚昧,不使学也!没有学问来补充见闻,就像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随着年纪日长,那些受之于天的通悟,便渐渐泯然无存。”

这话说的,就好像夏侯霸不答应,便会成为让张绍泯然众人的“愚昧家人”一样,夏侯霸有些尴尬。

仔细一想,徐庶的话也有道理,张绍好歹是夏侯家的外甥,他的教育确实不能落下。若以后回了中原,自有夏侯氏自己的蒙学,但现在,让徐庶继续当张绍老师,确实是比较合适的人选。

已经不需要张绍导演了,徐庶见夏侯霸意有所动,遂再接再厉:“再者,阿绍如此勤勉,哪怕身处营垒也不忘向学,他母亲若知道,一定会心怀宽慰。”

“而仲权君若能为甥谋学,此事传出去,亦是一段佳话,对你在故乡长辈、名士处得到一个好的臧否品评,大有益裨啊。”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夏侯霸脑子一热,遂拍着胸脯应承下来:“那等我请得丞相首肯,便让阿绍持束脩拜访,请元直先生继续教他识字!”

……

今日为拉着夏侯霸见徐庶一面,张绍绞尽脑汁、东冲西撞,可让他颇为耗神,觉得脑子累累的,好在最终结果颇为完美。

接下来,只等夏侯霸再向曹老板恳请,张绍的“通渠”之策便成了,这不算过分的要求,曹操应该会同意吧?

目送徐庶离开后,张绍心想:“虽然以曹操的多疑,肯定会继续派武卫来盯着我,但我和徐先生完全可以通过一些暗语,来做心领神会的交流……应该能吧?今日吾等配合的,不是颇为默契么?”

和聪明人做队友,还真是舒服啊,张绍对二人接下来的沟通充满期待。

而夏侯霸呢?此刻他正听夏侯儒谈论刚刚得知的消息:“兄长听说了么?丞相刚刚拜刘琮为列侯,又封为青州刺史,露布都帖到府外了。”

夏侯霸颔首:“我还听说,丞相准备打发刘琮与其弟北归,此人归途必是要严加看管的,只不知会不会派武卫监送,千万别点到我,我可不想早早回中原去。”

张绍听在耳中,忽然想起来,三国演义里,刘琮也是被曹操封了这什劳子青州刺史,又将刘琮与其母蔡夫人遣送北上。却暗中命令人引轻骑追上刘琮母子,害了她们性命,以绝后患。

这种事听上去就很过分啊,一定会在刚刚投降的荆州内部掀起轩然大波,许多刘表旧将故吏,不得上赶着想替刘琮母子报仇啊,这件事或许能被自己和徐庶利用上呢!张绍遂多了个心眼,跟两位舅舅打听道:“刘琮的生母蔡夫人,也随军到江陵了么?”

夏侯儒回过头,像看傻子一样盯着张绍:“阿绍,你看上去挺聪慧,怎会说出这种傻话来?”

夏侯霸则维护道:“阿绍还小,不能详知刘表妻儿之事也属寻常,或是听人谈论时,听茬了。”

什么意思?张绍懵逼,还是夏侯霸跟他解释道:“蔡夫人只是刘琮后母,非其生母也,如今留在襄阳蔡府。”

哈?

熟知大人物八卦的夏侯儒也接话:“刘表三子,刘琦、刘琮以及季子刘修,还有一個女儿,皆是其山阳前妻所生,至于到荆州娶蔡氏后,并无所出。”

至于为什么再也生不出孩子,谁知道呢?夏侯霸觉得是因为那会刘表已经五十几,再要他生娃有些强人所难了。

而夏侯儒则兴致勃勃地猜测,会不会是刘表单骑入荆时赶路太急,扯到蛋了……

张绍这才明白过来,但旋即又有个更大的疑惑:“既然都不是自己儿子,那为何蔡氏非要支持刘琮,导致刘表废长立幼呢?”

夏侯儒道:“因为刘琮娶了蔡家侄女啊!蔡夫人遂爱琮而恶琦……”

你等会,有点乱,我缕一下……张绍将脑子里的那段演义剧情统统抛掉,将刚接收到的真实情况记牢。

如此看来,和蔡瑁颇为亲密的曹操,应该不会做出杀蔡家女婿故意逼反蔡氏的蠢事来。眼看一个让荆州人义愤填膺,而给曹军失败埋下隐患的契机直接无了,张绍颇感可惜,只恨不得亲自出马,替曹丞相去斩刘琮兄弟首级而还。

张绍又想:“既然如此,那曹操进荆州后,好像还没犯演义里给他编排的种种失误嘛,所以赤壁,究竟要怎么输?”

……

匆匆吃完饭,徐庶等人又在辛毗的招呼下回到厅堂中伏案办公,隶属于郡守府的官吏也在经过武卫卒仔细搜身盘查后,得以进入郡府,与丞相幕府的诸曹对接工作。

根据行军长史袁霸安排的工作,与丞相府议曹交接的正是南郡户曹,这个部门掌管一郡户籍,乃至于田宅、杂徭等情况,是清点工作的重中之重,因为曹丞相随时可能问一嘴:“汝等昨案户籍,南郡如今户口几何啊?”

“孝桓皇帝永寿三年(公元157年),统计天下郡国户口,时南郡诸县,共计得民户十六万二千五百七十,口七十四万七千六百四。”

徐庶不多时便完成了工作,将土籍册子交给辛毗:“当时距今五十年,之后直到刘景升入主荆州,未曾再详查户口。中间经过两代人繁衍,或有数万增口,但土籍数量出入应该不大。”

又将另一份册子递了上去:“然粗略估算,南郡客籍之数,多得远超预想!”

原来这荆州赖刘表治理,大体上避免了汉末诸州十室九空的大乱战,因为较为安定,吸引了大量外地人扶老携幼,举族来奔。

就比如说荆州最北边的南阳郡,曾经是天下人口第一大郡,永寿三年统计得五十二万户、二百四十三万口。但这也是战乱最频繁的一个郡,先是董卓发兵劫掠,接着讨董联军袁术、孙坚部又以此为基地,与西凉军鏖战,并征发人丁赋税,向豫、荆扩张。

之后南阳更是城头变换大旗,在各路军阀间频繁易主,虎狼之辈残酷虐民,这就导致南阳三十七县皆遭战火,无不残破。于是泰半南阳人纷纷向南渡过汉水避难,而其中又有一半人留在南郡,也就是说,南郡起码接收了六十万口南阳人。

加上九州大坏,从颍川、河南、关中、汝南等地四方襁负而至的冠族百姓,又有数十万之众。所以如今的南郡,理论上客籍应有一百多万,远超世代居此的土籍。

不过或许是刘表政权的统计不够精确,也可能是牵涉到某些人的利益。统计安置客籍者的简牍上分明写着,十数年来进入南郡,被镇南将军府安排到各地落户的客籍人数,不过才五六十万,远不如土籍多。

但即便如此,南郡与户口十不存一的中原各郡比起来,也很了不得了。

“真大郡也!”辛毗见之大喜,说道:“难怪刘表凭此一郡,便能供养近十万荆州兵!如今秋收早毕,吾等只需要按籍索赋,便能收上来足够南征大军数月之用的粮食、军资!”

没错,只有搞清楚目前南郡的人口状况,才能确定接下来曹操能摊派的赋税粮秣数量,校计可以征发的役夫多寡——夏侯渊在当阳抓的那几万壮丁,可不够曹操的大军使唤啊。

徐庶故意道:“佐治兄,如今荆州初降,不少百姓才经历过亲友暴骨原野的惨痛,丞相将王者之师至此,也说要与民更始,难道不该先案甲休兵,救其涂炭,抚其孤弱么?如今立刻就要校计赋税,加派劳役,不妥吧。”

辛毗悠悠一笑,对徐庶道:“元直也是替刘玄德掌过戎事的,兵法云,凡兴师十万,出兵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这个道理,元直一定是懂的。”

“丞相于秋收前夕,带着近二十余万众南赴江汉,再加上路上的役夫,中原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务农者,少说也有二十万家,这每日开销又何止千金?若是从北方千里馈粮,则消耗又要增倍。”

“故而夺取荆州后,让本州补上所需粮食、军资、役夫,方为最佳。”

说到这,辛毗看了外面仍然人头混杂的厅堂一眼,站起身,拉着徐庶来到外面的小塾,这才小声道:“再者,元直你仔细想想,若是这批粮食军资荆州不出,难道还要让朝中诸公将军、以及吾等的故乡豫州来出?”

是啊,沛谯与颍川,可都属于豫州呢,曹操麾下的将领与臣僚,就数这两个地方的人最多,这得牵涉到多少家族的利益啊。

辛毗下一句话更了不得,他冷笑道:“或者,要让已被丞相经营成根基之地的冀州来出?”

徐庶知道,自从消灭袁氏夺取河北后,曹操就看上了这块光武的龙兴之地。他自领冀州牧之职,在那轻徭薄赋,收取民心,试图将其打造成曹家的基本盘。

听说前些年,曹操还试图打着复古的幌子,恢复古九州之制。因为那样的话,幽州、并州以及部分司隶校尉部都会划归冀州,也就是归他这冀州牧直辖,只是因荀彧等人反对,这计划才作罢。

换言之,如今曹操几乎将冀州视为自己的私产,这是满朝皆知的事。试问他又怎么会放着刀俎上毫无反抗之力的荆州不割,而非要切自己大腿上的肉呢?

明白了,这真是“荆州、南郡可问,而冀州、颍川不可问”呢。

徐庶一副受教的模样,连忙作揖道:“原来如此,多谢佐治兄提醒!否则弟都要向丞相进谏了……”

“万幸元直尚未成行,否则定大大忤逆丞相心意!”辛毗说道:“元直对《礼记》还熟悉吧?当知杜子绪今日所献定荆五策里,独独漏了哪一句话。”

徐庶当然晓得,应道:“在‘释箕子之囚,使人行商容而复其位’,与第五策‘庶士倍禄’之间,还少了四个字。”

“庶民驰政。”

徐庶仍装傻道:“但弟还以为杜君是无意间遗漏呢……”

“哈!”辛毗摇头:“从杜子绪曾祖父,十三入太学,号为‘奇童’的杜安开始,定陵杜氏家学治的就是《小戴礼记》。杜子绪从小熟读,甚至能倒背如流,他怎可能忘?”

“分明是刻意对那四字弃而不谈,因为一旦提出来,倒是符合儒者所谓仁义之师的做派了,却也会被丞相认为是妇人之仁,不知轻重缓急……杜子绪此人号称忠恳,其实心思缜密。”

“徐福几犯大错矣,多蒙佐治兄教诲!”

徐庶连忙称是,谈到这,辛毗也知道剩下的话不好摊开来说,遂及时止住了口,打着哈哈道:“既然元直已心领神会,那便在回舍中休憩时,自己好好琢磨罢……总之这南郡主客户籍,原原本本交到丞相手中即可,该如何征军资粮秣,自有长史、军师祭酒及尚在襄阳的仓曹属杨德祖筹划,切勿多言啊。”

“唯。”

徐庶应诺,与辛毗告辞离开,此时厅堂内外,其他诸曹和南郡府吏依然忙碌,徐庶逮到一个路过的郡吏问:“南郡功曹来了么?”他先前就找人问过同样的话,而现在得到的回复一模一样:南郡功曹告病,让县功曹代他来与丞相府幕僚们交接工作。

徐庶略感遗憾,出门来到院中,一抬头,却见十月初的月亮只剩一弯银色镶边,天幕昏暗。

但徐庶心里,却格外亮堂。

呼吸着清冷的空气,徐庶也终于能将这些日子在曹营的种种见闻结合在一起,拼出一个在迷雾中轮廓若隐若现的答案了。

“孔明,我先前不明白,伱为何笃定曹操会输。”

徐庶身处黑暗,心念皓月:“但如今的我,似乎也看到了曹军在荆州的,一丝败因!”

……

徐庶也不急着去舍中休息,而是在武卫不时巡逻的府院里踱步思索。这些日子身处曹营,他将曹操进入荆州后采取的措施都看得一清二楚。

曹操最先做的,无疑是将刘表时期几家顶级冠族豪强,诸如蒯、蔡拉拢住。他把蒯越带在军中,常得宴饮询问,亲密程度甚至超过了贾诩、程昱;又待蔡瑁以故人之礼,这两人多半是要封侯的,如此一来就搞定了荆州文、武两端领袖。

接下来又有杜袭提出五策,针对的则是荆州中层,士人和官吏们:那些尚且心念汉室,怀疑曹操是汉贼的忠士;对刘表心怀感激,欲报于其子的故吏;对刘表政权早就不满,避而不仕,甚至试图反抗的隐士;心向朝廷,渴望北归,但仍存观望之疑的众人……

第五策则要推出德高望重的韩嵩,让这位“楚国之望”成为曹操的“郭隗”,身居“招贤台”上,对荆州诸多士人加以品评、征辟。之后曹操就能顺理成章地给他们任官、升职,如此便可尽收士吏之心。

而这些士吏的来源,除了自北方南逃的少数客籍者外,剩下的大部分,无不出自荆州的中小冠族,诸如临湘桓氏等。他们本来还存观望,看到定荆五策后就不会再犹豫了,家族坟冢庄园田产就在荆州,随刘备逃跑反抗是绝对亏的,和统治家乡的军阀合作,才是冠族生存之道。

以上诸人,都巴不得曹操在荆州长治久安,在形势真正发生变化前,绝不会被徐庶争取到。

于是,徐庶能够勾结的对象,就变得极其有限了。

他默默扣起笼在袖中的手指,算清楚自己有几张筹码能拿。

其一是像王威那样,与曹操结仇,拥有部曲的反曹武装。

其二是有子弟跟刘备南下的冠族,他们注定要被曹操大肆打击压制,但荆州冠族也多养族兵,被逼到墙角时,可不会坐以待毙。还有的潜在盟友,则被徐庶小心保护隐藏,曹操势如破竹,他们当然不敢做什么,可若曹操真败了,徐庶有信心将这批人重新发动起来。

其三,就是广大的“民”。

而曹操君臣的心里,没有民啊。

“武王入殷,使庶民驰政!所谓弛政,去其纣时苛政也……”徐庶清楚地记得,他在颍川折节向学时,夫子是这样解释这句话的,所引典章正是杜家擅长的《小戴礼记》。

所以杜袭对其中含义应该最清楚不过,可他却故意隐而不谈,因为杜袭很明白,过去荆州人并无苛政之扰。

刘表胸无大志,但也正因如此,镇南将军成了汉末难得不折腾的地方政权。刘表又劝穑务农,安顿来投的客籍百姓,授田以渔,确实让荆州民安物丰,百万生民享受乱世里难得的安宁。

“如今荆州之民面临的桀纣暴行,都是曹军带来的。”

徐庶想到在长坂坡被曹骑践踏屠杀,抛男弃女而走的十多万百姓,以及在当阳被夏侯渊强行拘为壮丁的数万男子。还有即将摊派到南郡每户人家头上的沉重兵赋、劳役,这都是过去没有的。

荀子有言: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这就是曹操身上的一丝败机。

但话虽如此,想要这荆州之水从逆来顺受,变得波涛汹涌,甚至效仿黄巾,主动掀翻大船,又谈何容易?

民愤是要酝酿良久的,君不见董卓在关中、河南多么倒行逆施,但百姓们却丝毫不敢反抗。只有等董卓被士人联合并州武夫弄死后,庶民才敢将自己的愤怒,施加到一具尸体上。

所以虽见败因,要想将其变成曹操真正的败果,仍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但我,当上下而求索。”徐庶想到这,眼看月已老高,打算上个厕所就回舍中睡觉——今日案牍办公,徐庶喝了太多的水了,眼下尿意正浓。

来到郡府一角杳无人影的厕旁时,徐庶还在心中告诉自己:“徐庶啊徐庶,你不过是屈身事人而已,和昔日智伯之臣豫让,为报主公之仇,不惜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相比,算得了什么啊?”

他进去后,正对着溺沟撩起下裳,解开褻裤,却听到身后有脚步传来。

徐庶有点尴尬,但这本就是公家厕溷,遇上人实属常事,便只好稍微挪一挪身子,给来者让个位置——如果他也只上个小的。

不料此人竟径直走到徐庶身后,双手忽地往徐庶肩膀上一拍!

“谁!?”

徐庶一惊,转过头质问,因为是夜里,厕中连灯烛星光也照不到来,一片乌漆嘛黑看不清是谁,却听那人又冷笑道:

“徐元直,你好大胆!”

“孔明联江东,你则来诈降,想要里应外合!汝等这伎俩,只好瞒曹操,也须瞒我不得!”

这一席话,只惊得徐庶魂飞魄散……正是:莫道孙刘能制胜,谁云曹营独无人?毕竟此人是谁,且看下章分解。

最新小说: 重生后太子扒了我的小马甲 美人眸 娇妃狠撩人:将军,宠上瘾! 朱门芳菲 宠文女主重生后 从县委书记到权力巅峰 双世债 红楼之熊孩子贾琮 易猫[重生] 贴身丫鬟真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