嫌弃自己打扰他和胡宗宪写祭海顺烈完成的请功奏疏。
总督张经虽然认为自己的建议并非庸人自扰的无稽之谈,但是也没有太将自己的建议当回事,不然他即便被赵文华以圣旨强行夺了祭海主持大权,但是身为江南诸军总督,令诸军提高戒备、警惕倭寇夜袭,又有哪个将士敢不听他的话呢?!
当然,也不能对张经太过求全责备,毕竟被赵文华以圣旨和圣上名义夺了祭海大权后,他实在是不想再看赵文华那张小人得志的嘴脸了,因此不再插手祭海之事了,以免跟赵文华有任何交际。
只是,这一切的一切,终究是由老百姓和将士承担了本可以避免的伤亡。
如果按照自己的建议,提高警戒,做好防备,这些伤亡本可以避免的。
可是,本可以避免的伤亡,就是因为上级不重视,还是发生了。
这就是朱平安愤怒不平的原因。
这已经是第二次了。
两个月前,几十人的倭寇袭扰应天是第一次,那一次也是如此,自己赶往应天示警,却不被人所重视,甚至被嘲笑,以至于历史悲剧重演。
一次又一次示警被忽视。
一幕又一幕惨痛悲剧上演,朱平安心中积累的愤怒不平,让他几乎快要抑制不住。只能走出帐外,让腊月的寒风,将他一腔热血,冷却下来。
这个时候,朱平安心底那颗掌权的种子,已经破土而出,奋力的伸出嫩芽。
如果我掌权,就不用将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自己就可以发号施令。
既然,将来胡宗宪可以做总督,那我为什么不可以做总督?!
熟知历史的我,会做的比胡宗宪更好,这一点,朱平安有信心。
另外,胡宗宪的品行,朱平安不予苟同,尤其今日亲眼看到他积极配合赵文华,扣张经黑锅后,朱平安把他的品行看的更清楚了一些。历史上,胡宗宪立下抗倭大功,名声不显,无法跟戚继光和俞大猷相提并论,正是因为他品行有亏,声誉不佳。
朱平安自认,做总督的话,自己会做的更好。
对于张经。
说心里话,对张经的剿倭思路,朱平安其实并不是完全赞同。
虽然张经的剿倭思路是正确的,但是正确的剿倭思路,并不是只有这一种。
兵力不足有兵力不足的打法,可以积极防守,可以打小仗,也可以集中有限兵力打局部仗;本地兵马战斗力差,也有战斗力差的打法,可以边打边练,边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