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各方联络员协调会是在鸡鸣观召开的,因为事关重大,又是赵然亲笔发出邀请函,各家一把手都亲自来了。灵济宫的卫朝宗,显灵宫的汤耀祖,朝天宫的陆西星,元福宫的黎大隐,道录司的赵致星,连讲法堂的陆元元也接到邀请赶来参与。协调会议开得很成功,众人对灵鳌岛竟然敢挑衅道门船只、私下封锁海路的行为极为愤慨,尤其是在海上售卖通行令旗,直接挑战了道门的底线,因此,会议很快就达成了一致,决定立刻采取如下措施:其一,向山东、南直隶、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发出严查灵鳌岛走私船只的公文,要求上述沿海地区官民人等,不得与灵鳌岛海船私相往来,一旦发现,以走私论处。其二,向上述各省公布悬赏,对灵鳌岛主梧桐道人及手下四大将、各级头目予以重金悬赏,对于抓捕到人,或者提供重要线索的人士,给予最高五千两银子的奖励。此赏格同时向海外修士公布。其三,向兵部行文,建议整顿登莱、松江、定海三卫水师,加强港口防务。其四,成立一支由鸡鸣观主导的海上稽查船队,对灵鳌岛走私集团进行打击。协调会中,唯一出现争论的地方在于如何给灵鳌岛定性。按照陆西星和汤耀祖的建议,是要将灵鳌岛定为国贼叛逆的,这也代表雷霄阁和三清阁的观点。但赵然和卫朝宗却不希望把事情闹大,尤其是赵然认为,一旦定性为国贼叛逆,性质就不一样了,打击灵鳌岛势力的时候,就是战争行为,需要真师堂来主导,影响太大,事情也更麻烦。赵然的建议是,这就是一次联合缉私行动,属于办案,如此一来,主导权就在京师各家机构手中,甚至都不必报送真师堂,办起来高效快捷。他着重强调,灵鳌岛势力十分擅长海战,不要以为大明水师出动之后就能万无一失,水师多年不战,战力如何、船况如何,谁心里都没底。万一出了岔子,属于军事失利,与办案失误相比,追究责任的时候天差地别。这么一分析,陆西星和汤耀祖都没话说了,一致同意将其定性为一次联合缉私行动。协调会结束之后,各方开始全力运转,《君山笔记》和《皇城内外》首先发力,细数海商走私给大明带来的危害,以各种详尽的例子和数字,将其危害性总结为三条:是掠夺道门和朝廷财富以供私人享乐的罪魁祸首,是导致百姓妻离子散乃至家破人亡的罪恶之源,是各类抢劫杀人案件凶手逍遥的法外之地。与此同时,鸡鸣观开始筹建海上稽查船队。要筹建海上稽查船队,赵然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考察当前水师的战法和船型,以此为模版建立船队。选定的第一处水师军营,就是最近的松江镇。这次考察由陆西星牵头,他是雷霄阁的人,考察军营理所当然,赵然陪同陆西星一起考察。考察的过程,让陆西星和赵然都感到很是失望。整个松江卫水师额定五千余人,点卯实到四千余人,这个吃空饷的比例还在接受范围之内,但以随行的龙潭卫牛指挥使的眼光来看,其中有八百到一千人不像军士。如果牛指挥使所言据实的话,松江镇实有兵力只有六成。好吧,作为一支在大后方常年无事可做的水师,有六成也能理解。令赵然最不满意的地方,是水师只有三艘五百料的海船,其余二百料以下为三十八艘,近七成皆在百料以下。卫指挥使哭诉,松江卫已有二十年未添一艘新船,能保持眼前的规模,已是很不容易了。接着是水师操练,那指挥使摆了个一字长蛇阵,然后……没有然后了,演练圆满结束!能够摆出这么个阵势来,这就是松江卫所能做到的极致。赵然和那指挥使闲谈了不少,对方告诉他,几百年没有水战,水师一直就是这个样子,所谓战船,更多用于打鱼而非操演——操演也没有用,顶多显示一下存在而已。他们最远的巡防距离,是离海岸二十四里。至此,陆西星和赵然对松江卫考察结束,同时也决定不再去登莱卫和定海卫了,海上承平数百年,水师几无用武之地,登莱卫和定海卫的状况,想必多半同样如此。陆西星道:“好在我们之前就没有打算动用水师,否则就贻笑大方了。”赵然道:“换个角度而言,也未尝不是件好事,若非如此,谁能想到我大明竟然有海无防?提前在我们眼前爆出来,总比将来真有大战的时候才发现要好得多。”陆西星道:“哪里会有大战呢?几千年来,没听说过海上会有什么大战。”赵然道:“也许过上几十年、几百年,嘿嘿,吓你一跳!”对松江卫的考察,让赵然对采买什么船型有了初步的想法。七月中,赵然来到龙江船厂,考察船型的研制和生产状况。龙江船厂是大明最大的造船厂,始建于太祖年间,下辖民用船厂和新江口船厂,其中,民用船厂又包括马船厂、平船厂、黄船厂等,新江口船厂则专门建造海船和战船。赵然这次考察的就是新江口船厂,两个月前让琥珀道人他们设计的新船就在这里打造,如今,船台上刚刚架设了一根龙骨,周围木料如小山一般堆积着,船工们来来往往,十分忙碌。因为这艘船是“道法”船,身为修士的琥珀道人自然而然就成了这个项目的主要设计者——别的匠师不懂道法,只能以他的意见为主。琥珀道人向赵然介绍:“总计使用木材四百六十料,依方丈的分级,属于零五六,水下采用隔舱层,吸收平船的做法,取消了甲板上的船楼。甲板平整,每排可以放四个十石体量的大木柜,规制了十二排放置槽,可码两层,中部可放六个大木柜。若装载稻米,可按两层规制运载千石,若是较重的矿石,可只码一层或者一层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