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122章 浩然正气皇甫嵩

第122章 浩然正气皇甫嵩(2 / 1)

四月下旬的一天,经过装模作样的起兵前准备,以及连续七八日翻越散关道的行军,张飞带领的五千原本驻扎在武都郡的兵马,终于入散关、抵达陈仓城下。

李素也不辞辛劳,翻山涉水,跟着大军一起走一趟。

刘备怕张飞不擅长官场交涉,无法挤兑住皇甫嵩。所以耍嘴皮子的活儿就让伯雅贤弟全权负责,三弟只管带兵壮声势演戏就好。

对张飞而言,上一次过陈仓还是十五个月之前,当时他是被担架抬着走的,因为跟西凉猛将阎行的交战负伤在身。所以陈仓这地方给张飞的印象还是比较败兴的,总容易回忆起受伤,也能顺带让他的吸取教训保质期变长一些。

兵马刚出秦岭山道,面前的陈仓城南城门就打开了,一小队精锐骑兵反应迅速,出城展开队形,拦住去路。

为首军官估计也就是个别部司马级别,今日正好巡哨当值,见到兵马就过来查问监督:“尔等何人!为了越界,还不速速退回!三辅之地全权由车骑将军镇守,外兵不得擅入!”

张飞负责首先大吼:“我等乃是征西将军、领益州刺史玄德公麾下,武都太守张翼德!你是何人?听闻董卓弑废帝,我大哥欲响应天下大义,快快请车骑将军前来相见。若不见车骑将军之面,我们便自行东去、为国除贼了,只求你们借粮数万石支用。”

那军官被张飞一声大喝,马匹受惊连退数步,连连勒马才算稳住:“既是友军以礼来见,有话好好说你吼什么吼!我乃佐军司马郑浑,尔等在此稍待,不可妄动。”

这郑浑是尚书郑泰的弟弟,年纪三十出头,在长安做官,所以被调到皇甫嵩手下当个偏裨将校。郑浑回城通报后,不到一刻钟,皇甫嵩就骑马赶来了。

“参见车骑将军!”张飞和李素都滚鞍下马,以礼相见。

皇甫嵩一愣,这才注意到李素也在。

他跟李素也见过不少面了,当然也是熟悉的,一年多前,李素护送万年公主回封地就藩,就公主的护卫事宜跟皇甫嵩交接过,还口传了几句如今已故的何太后的关照之语。皇甫嵩以大汉忠臣自居,对李素的交涉还是得给面子听完的。

李素就把刘备的讨董立场,不卑不亢地说了一遍。

他没说刘备有多主动跟袁绍、袁术、鲍信他们一起惹事,而是强调了“刘备得到消息晚,所以他得到消息时,一次性就同时得知不但关东有诸侯在讨董了,还连董卓刚刚弑杀废帝的消息都知道了。是因为董卓造有新恶、数罪并罚,刘备才忍无可忍想要出力为国除奸”。

陈述完之后,李素总结道:“车骑将军,你应该知道,素素言‘天命治乱之道,首倡必谴,殿兴有福’。

卓虽无道,然卓在京之时,天下终究和平,百姓尚无战乱之苦,故而我当初带领征西将军人马离京,不愿与之冲突,此后也从未想过要轻启战端。

但如今诸侯已然讨董,天下已乱,董卓又杀废帝,罪恶弥重,天下已不可免要分崩离析,征西将军这才被迫拿起武器平乱,以求速战速决、复宁朝廷,请车骑将军明察、共襄义举,或者至少不要阻挠我们,为我们提供些军粮。蜀道艰难,汉中虽然有粮,但不可能靠散关道山路运出,必须借用长安存粮。”

李素这番话,不仅是讲给皇甫嵩听的,也恰到好处让皇甫嵩身边一些心腹文官、将校、亲兵听见,为的也是收买人心,并且有个见证,让大伙儿都知道刘备的仁义,营造出了“其他人是主动拿起武器,刘备是被迫拿起武器”。将来出不了兵,要把锅推给皇甫嵩,也有那么多人见证。

李素随便一眼扫去,就注意到好几个说话作证还算有分量的角色:佐军司马郑浑、都尉董承、王子服……显然,如今皇甫嵩麾下嫡系的文武幕僚,基本上都是后世的汉室忠臣,即使中间有加入董卓阵营,也是因为董卓掌握了朝廷的名义,被裹挟进去的。

这些人既可以作为将来留在朝廷中枢作证的种子,又不会出卖皇甫嵩,确实非常合适。

可惜,不管李素说得多么天花乱坠,皇甫嵩果然还是拒绝了。

“放肆!刘备莫非是得意忘形了,他身为朝廷征西将军,负责在刘焉公然抗拒朝廷调遣、割据自立后讨平刘焉,就当尽忠职守。其余诸事也是他过问的?

当初董卓就是受朝廷之命讨平西凉诸贼,他是怎么做的?羌乱不能定,养寇自重,挟机入京,争夺己利。刘备若是也舍刘焉而入京师,与董卓何异?我皇甫嵩若是舍韩遂而入京师、失汉土而争私权,与董卓何异?

我皇甫嵩为将一生,我皇甫一族世代为将效忠大汉,只知平定夷狄、藩屏汉土,不知朝政曲直!刘备若能幡然悔悟,于我并立为国效力抵御外侮,则我与他故交依旧,若想染指朝政,除非从我皇甫嵩的尸体上踏过去!”

李素闻言,长叹一声。

虽然他知道皇甫嵩会拒绝,但听到这样的措辞,他还是有些肃然起敬的。

皇甫嵩这人的秉性吧,有点像德国人的军人传统:军人不问内政曲直,不为政客火中取栗,只为民族主义而战,只为抵御外敌而战。

他有一种以军人为荣,看不起政客蝇营狗苟的道德优越感。

被这么义正辞严一震慑,李素忽然觉得,似乎不讨董也没有比讨董的人道德制高点就弱。

关键看你是为什么而不讨董,理由是否敲得响。跟皇甫嵩那样纯粹军人价值观的不讨董,一样掷地有声。如果是因为怯懦、胆小怕事而不讨董,那才可耻。

“既如此,想必车骑将军是绝对不愿借我军军粮东进了。”李素叹道。

皇甫嵩:“我说过了,除非从我尸体上踏过去,否则没有任何一支不得朝廷调令的外兵能过陈仓城一步!”

李素恭敬下马,张飞也连忙跟着下马,然后走到皇甫嵩面前,深深一揖,李素非常有风度地朗声宣布:“朝廷法度,大将军出缺之时,车骑将军节制诸将。且车骑将军与卢公并为大汉擎天巨擘,有救亡之功。

征西将军近年虽功绩卓著、升迁斐然,但刻不敢忘车骑将军与卢公提点、教诲之恩。既然车骑将军有此一语,我等不敢冒犯,立刻领兵退回武都,但求尽早平定刘焉逆贼,再入朝报捷复命。只是,还请车骑将军为我军支十日行粮,以便我军退回秦岭以南。”

李素当然不是缺这一口吃的,他来的时候其实带够了随身干粮,直接回去也饿不死。但他要把这个事情闹得更大一些,更正式一些,那就必须借粮。

就好比谈生意的时候,发送商务通知的正本,明明可以谈判人员亲手带过去的,但有时还是得寄个顺丰快递——因为顺丰快递的面单签收,是有法律层面的证据效力的,可以证明你“有效送达”了,法律上后续算“要约答复期限、承诺期限”,都是从这个算的。

李素要的,是在皇甫嵩的后勤财务系统里,留下一笔“刘备因为听了皇甫嵩之命而退兵”的转账记录。

皇甫嵩倒是没那么多花花肠子,他一听只是要十天路上吃的粮食翻山,倒也答应了,立刻让负责陈仓的粮官按数发放打发李素,而且还记在账目里,到时候让坐镇长安的马日磾给他后续拨粮时,这次的粮食为何会吃得特别快、有超耗,都是要账目留档的。

李素就既演了出兵的诚意、把刘备的理由和所处的层数宣告天下,又卖了皇甫嵩的人情。

……

张飞回到武都之后,李素又马不停蹄赶回南郑。

另一路,汉中太守关羽派去跟袁术交涉的使者,果然也是铩羽而归。

袁术这厮倒也没有直接拒绝给粮,而是先说了些打太极的搪塞之词,说什么“目前存粮不足,暂时只能临时支应,按旬拨发。只要大军攻势顺利,秋收之后自当足额供应,也可因粮于敌。”

但刘备得了李素关照,要他小心袁术“先把援军骗过去控制住,然后卡你粮草让你不得不完全听命于他当炮灰、失去独立自主指挥权”,所以刘备当然要让关羽不见兔子不撒鹰,坚持袁术先把粮食交付到位,才能出兵接收。如果暂时粮食少,也没问题,可以少出一点兵。

反正关羽的开价,就是你给的粮食够多少部队至少吃半年,我就只出多少兵的部队。

这么一挤兑,袁术指望控制粮草间接控制其他诸侯部队指挥权的图谋当然就没法实施了,袁术才懒得养关羽的兵呢,直接明确拒绝给粮,落下了不愿支持友军讨董的恶名。

李素回到南郑,刘备当然第一时间把这个回信给他看了,李素想了想:“既如此,我们做两手准备。第一,袁术不是说秋收之后,才有余粮一次性付清么。我们可以秋收之后再去挤兑一次。

其次,我们要做好准备,秋收之前想办法尽量攻克钓鱼城、进而拿下江州,如此则能打通长江航道。到时候见机行事决定是否借巴郡太守蔡公名义,以‘后勤得以保障,这才起兵讨董’为名出师。

最后,我们要把袁术这些粗暴拒绝的信函、还有其他往还证据想办法搜集、扩散,最好给孙坚帐下其他将领,诸如孙坚等人,也传信提个醒,暗中瓦解袁术的威望,揭穿他的真面目。”

刘备频频微微点头,对于李素的打算倒是没什么反对意见,他只是觉得李素提出的“秋收攻下钓鱼城”的设想,有些过于乐观了。

“贤弟,我听说了,你在剑门关用了新的投石车攻城,可即使有此利器,钓鱼城也不是那么容易攻陷的。我们预估钓鱼城中军粮起码能吃一两年,围困也会非常旷日持久。”

李素打开折扇,平静地说:“念想总是要有的,万一成了呢。而且围城让守军粮尽而亡,不一定真要围到彻底粮尽,关键是让他们看明白趋势,瓦解敌军心。

而且外界诸侯开始讨董,我们因钓鱼城阻挠不能为国效力,那大义名分又多了一层,说不定可以进一步劝诱敌军内部离心离德。我想请命,去钓鱼城前线看看,说不定有什么好办法。”

刘备想了想:“既如此,贤弟小心,我们拿下钓鱼城,再商议是否派出偏师应景讨董。贤弟千万不要靠近钓鱼城,远远督战就是了。”

最新小说: 殿下威武 胖妃难养王爷被掏空了 全民领主:开局超级农民 未来启航 启禀王爷:王妃又在装柔弱了! 大明匹夫 大荒武帝 大秦:公子丹,镇守边关八年 三国之乱世由我改写 三国之开局抢走甄姬